珍视大学的文化熏染价值

珍视大学的文化熏染价值

摘要:大学给予社会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授、科研成果的产出,更是大学文化资源的社会辐射。一所大学就是一处精神高地,就是一座文明灯塔,它以文化、学术熏陶、感染着一座城市、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

大学给予社会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授、科研成果的产出,更是大学文化资源的社会辐射。一所大学就是一处精神高地,就是一座文明灯塔,它以文化、学术熏陶、感染着一座城市、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

据媒体报道核实,在过去20年里,北大保安队先后有400余名保安考学深造,获得大专、本科乃至研究生学历。有专家称,“大学本来应当是开放的,应当引导社会观念、社会潮流。应该有更多的市民去旁听课,拿文凭。”

拿文凭只是一个方面,北大保安考大学现象最显性的思考价值,在于大学氛围对人的成长进步的强大塑造功能。前人曾无数次强调,大学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灯塔,大学资源是稀缺资源。北大保安考大学现象实际上就是上述命题的一个现实注脚。北大浓厚的学术氛围,兼容并包的开放精神,不仅改变了400余名保安的命运,而且给草根人群以广泛激励,而这仅仅是其社会教化功能的最内围。

在现实生活中,不仅是保安,也不仅是北大,许多高校的教学和学术资源的开放,也吸引着很多未能在高考中一步跨进大学的人。大学不是故步自封的象牙塔,它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影响着城市的文脉和人的成长。

以往,我们对大学的理解可能稍显片面,比如过于看重大学的实用价值,而忽视其社会教化功能。事实上,大学给予社会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授、科研成果的产出,更是大学文化资源的社会辐射。一所大学就是一处精神高地,就是一座文明灯塔,它以文化、学术熏陶、感染着一座城市、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其光芒所及之处是文化和思想之花盛开之所。

北大保安们的传奇固然有“近水楼台”的特异性,但是这种道路并非不可复制。大学是全民的大学,大学的课堂、图书馆、学术礼堂理当是人们生活半径的可触及之地。不放弃学习,不抛弃梦想,在每一个灿烂的周末,步行、骑车或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到大学去蹭蹭课、看看书,参加大学的学术讨论,与演讲的学者来个心灵的约会,或者重新开启一门知识的学习,凡此种种都是开放的大学、开放的社会给予每个人的平等福利。

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理当是城市的文化中心,是人们的生活中心——这是一个社会进入更高层面的文明的标志。比如美国的大学“不仅是美国教育的中心,而且是美国生活的中心,它仅次于政府成为社会的主要服务者。”这一认识曾得到多次印证。比如,1915年在美留学的胡适先生援引西方学者的话:“如国欲保留固有之文明而造新文明,非有国家的大学不可。一国之大学,乃一国文学思想之中心,无之则所谓新文学新知识皆无所附丽。”

一个快节奏的商业社会,个体亟须找到精神生活的准心。这就更加凸显大学的思想文化中心地位。当大学“推倒了围墙”,当个体的生活围绕大学展开,我们就能从中获得向上的精神、奋斗的勇气、学习的动力、进取的力量。心灵会得到冷静的抚慰,梦想将得到热情的成全,每一个人都能在文化学习中不断校准自己的生活坐标,不至于迷失方向。这,或许正是大学的最伟大之处。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