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少数领导干部脱离群众问题的分析与思考(3)

对少数领导干部脱离群众问题的分析与思考(3)

三、加强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主要对策

保持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统筹考虑、标本兼治,思想教育是前提,转变作风是关键,健全机制是保证。主要应抓好以下几项对策:

(一)加强思想教育,在强化群众观念上下功夫。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加强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首先就要解决好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一要坚持科学理论武装。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理论。要通过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形式、坚持理论系统培训、建立学习评价体系等办法,激发领导干部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热情,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利益观,着力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自觉地从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切实把群众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当作第一标准,把对群众的真挚感情转化为深入基层的热情、服务群众的激情,用个人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二要加强群众路线教育。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生命线”。加强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对于我们党经受“四大考验”、抵御“四大危险”,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各级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加强“为民”教育,做到群众感情纯真,以心系群众的情怀温暖民心;加强“务实”教育,做到工作作风纯朴,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凝聚民心;加强“清廉”教育,做到为人处事纯净,以清正廉洁的形象赢得民心。三要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共产党人最为崇高的价值取向。作为领导干部,不仅要认识到联系群众是“最大优势”、脱离群众是“最大危险”、伤害群众是“最大罪孽” 、服务群众是“最大责任”,而且要认识到顺应民意、尊重民权、化解民忧、维护民利是职责所在、使命所系、党性所需,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人本理念、“群众上访有理设定”的认识理念、“发展依靠人民”的工作理念,不断增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政治自觉和实践自觉,以敬畏之心面对群众,以感恩之心对待群众,以赤诚之心服务群众,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根本宗旨。

(二)改进工作方式,在转变干部作风上下功夫。群众工作既是一项崇高的政治使命,也是一门复杂的沟通艺术,正确的方法和扎实的作风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有效保障。而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这是党心民意的深切期盼,更是执政为民的根本遵循。要按照“八项规定”,注重改进工作方式,树立良好工作作风,恭恭敬敬向群众学习,勤勤恳恳为群众工作,忠心耿耿为群众服务。一要加大事务公开力度,坚持以民主的作风让民“参政”。要进一步扩大党务、政务、财务、商务、服务“五务”公开的覆盖范围,特别是要推进“三重一大”、“三公”经费的阳光透明,实现从事前公开向全过程公开、定期公开向随时公开转变,不断提高政治、经济生活的透明度。要主动适应媒体社会,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手段,通过电视媒体、网络媒体、记者发布会等途径发布信息,传达党的惠民政策;开设新闻中心、网站主页,定期搜集、整理和分析各类社情民意信息,为各级党委、政府制定或调整政策提供重要参考。对涉及多数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自觉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特别是重大项目、重要工程的研究、论证和决策要吸收群众参与,通过重大决策问计于群众、难题攻关借力于群众、检验成果求证于群众,着力聚集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正能量。二要实行工作重心下移,坚持以务实的作风为民服务。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挂在心上,把群众的事情抓在手上,通过建立联系点、蹲点工作等办法,对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研作出时间规定,促使领导干部深入基层特别是到经济落后、问题较多的地方调研,并借助全面深入的社会调查,对大量调研成果进行分析研究,力求客观、精确地反映当前的社会舆论和民意动向,努力倾听来自群众的真实声音,以调整工作部署;真情关注民生,着力改善民生,切实保障民生,积极探索服务承诺、结对帮扶、领导领衔、专项治理、挂牌督办、现场办公等破解难题方式,多办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努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要以“燕子垒窝”的韧劲、“水滴石穿”的恒劲、“抓铁留痕”的狠劲和“九牛爬坡”的拼劲,切实做到能办的事当场办、不拖,难办的事想法办、不等,该办的事坚决办、不推,务虚的事着实办、不空,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落到实处。三要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坚持以担当的作风帮民维权。在尊重群众民主权利,扩大群众在各项事务上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的同时,要以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为契机,通过实行领导干部接待日,公开设置意见箱、热线电话和举报电话,利用电子政务等信息网络手段,深化政风行风评议,建立电视、电台、报纸、网络联动机制,推广电视问政、网络问政、微博问政,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方便群众话有地方说、理有地方讲、苦有地方诉、气有地方消;条件允许的,要建立政党网站、个人博客或组织领导干部与民众网络对话等方式,实现领导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快捷沟通,实现党群关系的良性互动。通过不断完善利益表达、权利诉求、利益协调、权益保障等机制,确保群众的意见有表达出来的通道,有向政府传递的管道,有最终得以解决的渠道。

(三)完善配套制度,在落实监督考核上下功夫。引导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关键在于加强制度建设。要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为契机,按照“既有正面导向又有反向制约、既有激励措施又有惩处办法”的原则,逐步构建针对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都较强的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配套制度体系。一要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采取日常督查、季度总结、半年评估、年终评定的办法,把经常性检查监督和有针对性的抽查结合起来,保证各级领导干部联系群众的规定不折不扣得到贯彻执行;在加强专门机关监督的同时,要通过聘请部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业代表、老干部和群众代表等为监督员,有效发挥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基层群众监督的作用,以广泛的监督促进领导干部联系群众的规定持久落实。二要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各级实绩考核办公室要建立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满意度测评、个别座谈等形式,切实加强对各地各部门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工作情况的动态考评;重点要把对领导干部联系群众的评价权交给群众,把是否获得群众认可作为检验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标准,把群众口碑作为评价领导干部工作优劣的重要依据,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指标,促使各级领导干部眼睛向下、立足实际、埋头苦干、服务群众。三要完善奖惩问效机制。要按照奖优、治庸、罚劣的原则,客观、公正、透明地运用考核评价结果,把联系群众工作情况的好坏作为领导干部提拔任用、表先评优、奖励惩戒、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以严格的奖惩制度激励和约束党员干部真正把密切联系群众规定落到实处。特别是对漠视民生疾苦、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该澄清的要澄清,该整改的要整改,该问责的要问责,该法办的要法办;对领导干部作风粗暴、滥用职权、与民争利等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要让其掉“帽子”、挨“板子”、甚至进“笼子”。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