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2)

对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2)

摘要:生态文明就是人与自然和谐,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明境界和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状态。生态文明建设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按照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努力建设经济发展、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美丽重庆。

二是进一步优化国土开发格局。优化国土开发格局既是十八大提出的当前和今后的四个方面重点工作内容之一,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划定了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四类区域,我市应按照这一总体布局,制定出符合市情的主体功能战略规划,在统一规划的指导下,所涉及的林业、农业及城市建设管理等部门应制定分规划,形成“1+3”的规划管理模式。实施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加快环境功能区的划分,优化经济、社会、人口与环境资源等各种要素的配置,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我市国土空间的优化开发,形成高效利用、合理布局的国土开发格局。

三是要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机制。重庆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生态文明的体制、机制建设中应发挥先头作用。当前,应重点建立和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生态政策和标准体系,建立和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建立生态文明建设投入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投入的综合作用,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形成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市场推进、社会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资金保障体系。在城市规划建设、资源开发利用、重大产业布局等重大决策过程中,优先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建立评估机制,充分评估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

四是要加强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研究。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与时俱进的过程,评价指标体系为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科学量化的指标。因此,要充分发挥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骨干企业的科研优势,加强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和生态文明建设特点,结合重庆市实际,重点加强生态质量指标、环境优良指标、城市生态指标、经济生态相容性指标等。不仅要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纳入指标评价体系,同时也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纳入指标体系之中,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选取操作性较强的具体要素指标,全面构建我市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框架。通过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构建科学、规范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客观评价我市生态建设现状,可以更为直观和科学地反映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成效,对于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具有积极意义。

五是要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国务院3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建设长江上游的生态文明示范区,这是对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更高要求。但生态文明是一种方向和目标,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借鉴,我们应该在这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在功能区规划、指标体系的指导下,突出经济与生态这两大主题,通过加强生态保护与恢复、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加强节能减排等措施,建立生态文明示范基地。按照经济发展现状和水平,积极探索建设模式。

生态文明建设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按照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努力建设经济发展、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美丽重庆。

(作者单位: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