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必要加强对社会调查的规范

有必要加强对社会调查的规范

摘要:近日,一份关于“中国公民政治素质调查与研究”的报告引起不小争议。社会调查作为一种常用调研工具,在收集民情民意、分析社会现象上,有着自己特定的价值和意义。只有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寻找适合我们自己的调查模式,才可能得出客观负责的结论,这才是最好的。

近日,一份关于“中国公民政治素质调查与研究”的报告引起不小争议。仅掌握1000来份数据就分析13亿中国公民的政治素质,仅涉及4个城市、30个问题就给整个中国社会的派别、思想取向作了划分,运用如此小的样本支撑如此大的结论,说服力不足在所难免。

社会调查作为一种常用调研工具,在收集民情民意、分析社会现象上,有着自己特定的价值和意义。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在下判断、作决策时,常常习惯于参考调查数据。然而,由于缺乏一定规范,谁都能做调查,什么报告都可自行发布,当前社会上各种不靠谱的调查研究也呈泛滥之势。从“家具选购与儿童性格”到“研究生婚恋观”,从“官员裸官包容度”到“城市家庭平均资产”,等等,几乎无所不包。这些报告常常冠以“权威”帽子,乍一看似乎有理有据,细究起来却多是牵强附会、粗制滥造,着实令人无法采信。

更需要关注的是,出于种种原因,一些社会调查研究开始跑偏,由服务于社会大众的“公共工具”变成某些个人和机构的“功利工具”。有些个人和机构根本不具备调研能力,却招揽开展项目,就此信口开河、沽名钓誉;有些人则在指标设计、样本范畴、分析方法等方面“煞费苦心”,纯粹为了验证预设的主观结论,为特定利益需求服务。这些现象在社会科学、市场调研等领域表现得尤其突出,例子不胜枚举。这类报告做得再多、再漂亮,也只不过是“伪调查”、“伪数据”,很难做到客观公正。

今天的中国,社会多元、利益分化,各种问题纷繁复杂,对社会调查的需求激增。但越是如此,越要慎重、越要严格要求。要知道,社会调查是一项专业技术活儿,有一整套科学的程序和范式,规范性是它的生命线。只有规范了,才可能获得客观数据。只有严谨了,反映的问题才更真实,才能给公众和决策层以有益参考。那些草率的调查或偏颇的分析,显然起不到这个作用。相反,祸害还不少,往小了说贻笑大方,往大了说可能误导社会,造成公众认识上的混乱。

加强对社会调查的规范,不管是法律法规、政府监管,还是行业规范、企业和人员自律,都需要下一番真功夫。从世界范围看,那些社会调查研究较为成熟的国家,在各方面监管规范上,在技术操作科学性上,都有一些有益做法,我们可以借鉴。当然,借鉴并不是完全照搬照抄人家的东西。只有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寻找适合我们自己的调查模式,才可能得出客观负责的结论,这才是最好的。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