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主席提出的努力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实践意义和明确的实践要求,对此我们必须深刻理解、牢牢把握,以更高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聚精会神、全力以赴助推强军目标的实现。
强军目标的重大理论价值
强军目标是对我军根本原则、根本职能、根本宗旨要求的高度概括,具有根本性。我军的根本原则和制度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要求人民军队必须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一切行动听党指挥;我军的根本职能是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要求人民军队必须能打仗、打胜仗,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我军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求人民军队必须始终具有宗旨意识,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具有优良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战斗作风。实践我军根本原则、根本职能、根本宗旨,其根本就是要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三个根本”的要求变成根本目标,这是在理论上的重大创造和升华。
强军目标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具有时代性。马克思说过,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其实,任何社会科学的理论创造,包括军事理论创造,都具有时代性,都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具有时代的特点,散发着时代的气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了建设一支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的总方针总任务,邓小平提出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总目标,江泽民提出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五句话”总要求,胡锦涛集中概括了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都是应时而生、与时俱进的理论创造。当前,国际战略形势和国家安全环境发展变化明显,我军建设面临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诸如,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领域的复杂形势对我军坚持听党指挥这一根本原则提出的严峻挑战,信息化战争这一全新的战争形态对我军能打胜仗提出的严峻挑战,长期的和平环境和复杂的社会环境对我军保持和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作风提出的严峻挑战,等等。习主席适应时代要求,继承和发展我们党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总结建军治军的成功经验,以极其精炼的语言、深邃的内涵,提出了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这是对时代挑战的积极回应,是具有鲜明时代性的理论创造。
强军目标是对新形势下我军强军战略理论的深化与重大拓展,具有创新性。20世纪90年代党中央、中央军委顺应时代潮流提出科技强军战略,推动军队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国防科技水平、军队武器装备质量和部队作战能力,都上了一个大台阶。但强军除了强物质要素外,更重要的还需要强官兵的素质能力,为此,有专家提出,要强政治——从更高的起点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强组织——改革和完善国防领导体制编制;强科技——加快国防科技工业和武器装备发展;强人才——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强训练——按信息化作战要求改进军事训练;强管理——提高治理现代国防和军队能力。习主席确立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的强军目标,进一步深化、拓展了我军的强军理论,为全军将士实现“强军梦”提出了全面的目标要求,提供了根本的实践遵循。
强军目标的重大实践意义
一是思想警醒作用。强军目标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其背后蕴含着新形势下我军在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三个根本问题上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与风险。深刻把握强军目标的时代背景与现实针对性,必将激发我军官兵强烈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从而使之清醒起来、警醒起来、发奋起来,做到以高度的强军自觉,正视挑战,认清风险,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军事能力,始终保持我军的优良作风,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贡献力量。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