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肉”岂能搜索

“人肉”岂能搜索

摘要:当人们对一种约定俗成的称谓习以为常之时,这种称谓便固定下来,成为一个新的词汇。最初“人肉搜索”词汇的出现,应为国内知名论坛“猫扑”的“人肉搜索”版和“赏金猎人”制度。

当人们对一种约定俗成的称谓习以为常之时,这种称谓便固定下来,成为一个新的词汇。网络时代新词层出不穷,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中国文字语言不断丰富的过程。陈旧的逐渐淘汰,新生的不断普及这是事物发展规律。然而在日新月异的网络环境下,一些新词不可避免地出现造词不当甚至严重污染民族文字文化的情况。“人肉搜索”之称谓,堪称典型案例。

最初“人肉搜索”词汇的出现,应为国内知名论坛“猫扑”的“人肉搜索”版和“赏金猎人”制度。“人肉搜索”始称“赏金猎人”,2001年左右出现在猫扑网。网友可以悬赏“社区币”在网上公开求助,其他网民则以自己的相关背景、亲身经历、道听途说甚至冷嘲热讽予以应答。2004年之前,它仍局限在有限的网络互助层面,直到2005年“铜须门事件”发生后,“人肉搜索”这一称谓开始走进大庭广众,进而借助国内权威媒体的引用,登上大雅之堂。

2005年,热门网游WOW(《魔兽世界》)中的一位玩家“锋刃透骨寒”在网上发帖,自曝其结婚6年的妻子,在玩《魔兽世界》过程中和公会会长“铜须”在虚拟世界里长期相处产生感情,并且发生一夜情的出轨行为。此事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短短3天百度搜索人数突破百万,猫扑和天涯上跟帖数千。不少玩家在WOW中刷屏声讨丑闻当事人“铜须”,甚至组织起针对“铜须”所在公会的抗议行动。由此,“人肉搜索”以其极具网络优势的特点,开始被网民广为利用,并且产生极大的正面或负面效果。“人肉搜索”也由此逐渐成为发动网民利用网络搜索网民真人的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词汇。

我们姑且对“人肉搜索”这个行为是否有侵权之嫌不论,也不探究它是否有积极作用的一面,仅就“人肉搜索”这个称谓来说,作为造词实为不妥。从汉语字面意义来看,“人肉搜索”的称谓既与实际行为本身不符,又是一种粗糙、低俗,甚至野蛮的造字行为,说重了应该是对汉字的一种污染,甚至亵渎。“人肉搜索”原发于对网络虚拟状态下网民的真人搜索,是极端情绪化的造词,一些主流媒体随梆唱影大大助长了这种称谓的普及和定型。“人肉”是一种肉体,而不是人,单单提及“人肉”这个词汇给人的第一感觉就会让人产生暴力、残酷之感。事实上我们可以创造许多与“人肉搜索”实际含义相符的词汇,比如真身搜索、真人搜索、猎人等等,可以有很多选择。一个民族的文字从起源到成熟再至发展,其演变过程漫长而艰辛,一种优秀的语言文字的形成承载着一个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历史,我们应当对此格外珍惜和爱护,文字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的基本载体,字面干净、表述准确应是首位的。

英文对汉文“人肉搜索”行为的文字表述是什么呢?BBC在报道中国“人肉搜索”时,曾直接将其翻译为“HumanFleshSearch”,但美国媒体则创造了一个专属名词“ChineseStyleIn-ternetManHunt”,即中国特色的网上追捕。从汉语字面来看,猎“人”和猎“人肉”,一字之差,意义迥异。人可以猎捕,人肉何以去猎?搜索人肉难道要做人肉包子不成?毫无疑问,“人肉搜索”这个称谓是人对人格的侮辱,是人对自身的一种轻蔑和自虐。难道我们还要在网络上“吃人肉”吗?

我们的先人有着高超、优秀的造词能力,中国五千年文明造就了灿烂的语言文字,有着世界上最为独特和极富美感的记录、传播功能,时下网络语言过度的随意性,对中华语言文字的纯洁已经产生极大的危害,我们应该充分重视、严肃对待网络造词,规范网络语言人人有责,特别是主流媒体和正规出版物的规范运用尤为重要,当为义不容辞之职。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