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中国梦的未来观——三十论中国梦

确立中国梦的未来观——三十论中国梦

摘要:眼光影响着战略选择,特别是在大变革时期,看不到未来,就可能投错当前的棋子。因此,面对诸多矛盾,要注意用“未来的钥匙”打开现实的“锁”。

眼光影响着战略选择,特别是在大变革时期,看不到未来,就可能投错当前的棋子。因此,面对诸多矛盾,要注意用“未来的钥匙”打开现实的“锁”。我党近一个世纪的奋斗经验证明,大目标、远景蓝图,可以凝聚人心,动员群众。

中国梦,已经成为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为中华民族复兴而拼搏的动员令。

“多少事,从来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时代发展太快了。人类发展史上,早期是一个时代贯穿几十个世纪,十几个世纪,如石器时代、铁器时代。后来是一个时代贯穿几个世纪,如蒸汽机时代。现在是一个世纪呈现出几个时代,如电子时代,互联网时代,都是20世纪出现的。我们国家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这是财富。但对财富处置不好,也会变为包袱。在我们的一些同志中,历史的情结远远大于未来的期盼,向后看多于向前看,这就容易使思想跟不上时代。

持续发生的新技术革命,不断扩展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范式发生了变化。过去是“实践——技术——理论”。现在颠倒过来了,是“理论——技术——实践”。实现中国梦,需要确立一个未来观。我们讲领导者要有战略眼光,简单地说,战略眼光就是全局眼光、未来眼光。古人说得好,“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在今天,谋发展更要有未来眼光。在18世纪工业革命之前,人们的眼光总是盯着过去,注重的是经验;进入工业社会后,人们的眼光转向眼前,注重的是现实;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人们把眼光投向未来,注重的是预见。

实现中国梦,重要的是绘制未来的蓝图,勾画“最大预期”和“最小阻力”相统一的路线图。心里有了蓝图,就有了希望;看不清未来的人,必然走错当前的路。军人有句格言:没有目标的行军是最危险的;不怕道路曲折,就怕前途不明。我们观察思考美国三军的变革实践,似乎有一条共同的经验:当现实矛盾繁多、阻力重重,举步艰辛时,就跳开现实,设计未来。先弄清未来应该是个什么样子,而后再回过来,研究评判我们现在应当如何做。比如上世纪末美国海军改革,遇到编制裁减、经费分配问题,大家争得不可开交,后来他们先放下现实争论,研究20年之后的美国海军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应该具备哪些作战能力,也就是先勾画未来的蓝图,然后反推现在,看哪些该减,哪些该增,资金应当重点投向哪里,大家心里有数了,争论也就随之减少。经济建设上也是如此,看清未来,才知道哪些是朝阳产业,哪些是夕阳产业,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才可能更自觉。改革是铁腕事业,总是要动刀子的。只有大家对发展前景清楚了,再动刀子,砍哪一块,补哪一块,才容易统一思想。否则,就现实矛盾研究改革,各说各重要,没有评判标准,要么不知所措,要么爱哭的孩子有奶吃,要么被利益关系迷茫前进的方向。从而就会出现:赢得了战斗,失去了战略;今天的成功,变为明天的负担。

我们办任何事情,不能去空想,但不能没有理想。有理想才有追求,才有动力。历史上许多社会改革,常常出现人去政息,或者人换政息,都是因为把改革仅仅当作少数“精英”人物的活动。这些“精英”人物一旦失势,改革也就无法进行下去。深化改革,重在培育创新动力源,要让更多的人,要让广大的群众,特别是下一代,都来关心未来,有一个远大的目标,也就是都在心里装着美好蓝图,知道国家向哪里去。我党近一个世纪的奋斗经验证明,大目标、远景蓝图,可以凝聚人心,动员群众。

西方有位社会学家,曾经在考察发展中国家的社会进步情况时,从统计中发现这样一种现象:20年前,凡是在各种媒体上充满未来信息的国家,国人的未来观念强烈,20年后,他们都大踏步前进了;20年前,凡是在各种媒体上充满古典信息的国家,国人的怀旧情结浓烈,20年后,就像拴在一棵老树上的马原地打转。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