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政府公信力与网络民意互动双赢

追求政府公信力与网络民意互动双赢

摘要:网络民意的形成和兴起,考验政府的社会控制能力、社会协调能力、公共服务能力、民意吸纳能力等社会管理能力。信息时代政府要充分重视网络民意,拓展民意获取渠道,建立和完善官民沟通机制,借鉴网络民意形成科学有效决策,进而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和人民满意度。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网络应用空前普及。以网络为物质和技术基础的网络民意,孕育着中国民主政治的进步意识和价值,是网络政治文化的虚拟形式和现实意义的统一。“网络民意”在百度词条上的解释为: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基础,以网络为平台,通过互联网上论坛和社区、博客等手段自由发表评论和意见,聚合某种愿望和诉求,从而形成的一种新兴民意。

网络民意方兴未艾,政府管理受到严峻挑战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手机网民规模达到4.2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上升至74.5%。网民成为信息时代不断发展壮大的群体,网络民意随之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网络民意是信息时代技术与政治民主共同进步的结果。互联网是所有人的平台,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在网络上,自由、随性、平等的人文精神得以弘扬,草根与精英同台,网络让每一个个体都有表达的渠道,都有群体依偎,这些个体意见集结起来,便成为了不可忽视的网络民意。

在特殊的社会转型期,网络民意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网络民意关注的核心是民生问题。随着网民权利意识的提高,民生问题和权利诉求成为主要民意。养老保险、拆迁、房价、教育、就业以及贫富差距等民生问题是网络聚焦的热点。二是网络民意增强了对公共决策的参与意识。不断发生的网络舆情事件表明,网民参政议政的热情在逐步高涨,从南京梧桐让路事件、到江苏启东、四川什邡事件,都是借助网络民意得以充分而有效地表达以对政府决策造成影响从而取消原有计划。三是突发事件中网络民意不容忽视。重大国际、国内事件是网络民意表达的重要时刻,北京奥运会、汶川地震,还有刚刚发生的四川雅安芦山地震等重大突发事件都展示了网民的责任与参与意识。四是对政府和官员的监督是网络民意对权力的本质还原。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监督政府权力在执行过程中的失当、政府官员的违法违纪行为、政府职能履行不力等是网络民意的新亮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后,人们开始利用互联网对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工作作风问题进行全方位的监督。五是网络民意是民间舆论场的主体。Web2.0时代的到来,使得网络已经成为社会公众获取信息、表达意见的社会化媒体和重要的民间舆论场,网络民意是政府主流舆论场不可忽视的领域。

网络民意的形成和兴起,考验政府的社会控制能力、社会协调能力、公共服务能力、民意吸纳能力等社会管理能力。而且,网络民意有时还表现出无序和非理性状态,这给政府的管理和公信力带来巨大压力和挑战。

善待网络民意,提升政府公信力,实现政府和民众双赢

马克思主义用理论和实践证明,党和政府是在人民群众充分信任下执政的,政府公信力是政府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是人民群众拥护与否的具体体现。政府公信力就是在不断提高百姓生活和服务质量中获得的,而为人民服务是与时俱进的,是与时代紧密相连的。信息时代政府要充分重视网络民意,拓展民意获取渠道,建立和完善官民沟通机制,借鉴网络民意形成科学有效决策,进而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和人民满意度。

一是在思想上重视网络民意。网络民意是信息技术与民主政治的创新结合,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任何人都不能无视蓬勃发展的网络民意。作为社会的管理者,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政策的执行者,政府和各级官员一定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网络民意,以对科学技术保有的崇敬之情,以对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敬畏之情,以对人民赋予权力的尊重惶恐之情来珍视网络民意,正视网络民意的价值。如果真正从根本上以民为本,就能获得网络民意的支持、同情与帮助,从而实现对社会的有效治理。

二是在实践中用好网络,畅通网络民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政府治理也要随着技术的进步做相应的变革。计算机、网络是信息时代最普及的现代科技,政府要当仁不让地利用好网络、治理好网络。第一,重视网络问政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新的应用层出不穷。作为社会的管理者,政府要对这些应用给予足够的关注,比如政府上网、微博问政等等。第二,重视网络应用的深度、广度和精度,提高政府与公众间的沟通质量。首先,拓宽网络民意获取渠道,更加主动掌握百姓的意见和纾解不满。其次,及时回应网络民意,不断创新网络沟通模式与互动渠道,深入网民关切热点,满足网民需求。最后,建立有效沟通机制,提取民意,为政府决策服务。政府的政策和决策归根结底是服务公众的,一项政策在制定之前如果能最广泛地听取各个群体、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看法,那么,政府决策就能收获最好的社会效益。政府信箱、网上论坛、网上听证会、网络专题调查、网上投票、设置网络热点话题微博等都是很好的互动形式,对于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与民主性、维护社会管理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激发公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规范、引导网络民意。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网络空间是现实社会的延伸和拓展,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任何人在网络上的行为都要在法律框架内进行。所以,针对网络“双刃剑”特性,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关键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依法规范和引导网络民意走向理性。一方面,网络民意表达是公众的基本权利,是中国民主政治的进步表现,所以要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法律底线不可触碰,这就要求不断完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规避网络不良行为,优化网络民意健康发展的环境,保障每一个公民的网络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维护社会的进步、和谐与稳定。

(作者单位:中共沈阳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