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图高考奇遇记折射出多重社会现实

张图高考奇遇记折射出多重社会现实

摘要:张图的故事已经告一段落。他的命运,仍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希望他的故事,能够加快教育公平的步伐,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共享,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和资源的垄断。

张图的故事已经告一段落。他的命运,仍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希望他的故事,能够加快教育公平的步伐,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共享,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和资源的垄断。这不仅需要政府放宽户籍限制,更重要的是均衡配置好教育资源,给所有学子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让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杜绝因身份、财富和权力不同而带来的不平等。

又是一年高考时!一则关于高考的新闻成为近期热点话题。非京籍学生张图无法在京参加高考,父亲急得团团转。此时,早就与张图父亲离婚并移居美国的母亲送来“美国绿卡”,张图又能参加高考了,并获10分加分。

事情到此并没有完。张图的“跨国高考移民”故事经媒体热炒,成为焦点舆论。正当人们感慨张图有一个“好妈”时,教育部国际司相关负责人回应舆论关切,表示“张图没有资格参加高考”,理由是,为规范跨国高考移民,教育部早在2009年11月就出台了一份文件,要求拥有外国国籍的学生必须有在国外实际居住2年以上的经历,如果只是突然改了国籍,是不能以留学生身份进行报考的。张图居住年限不符,所以不能参加高考。

张图的高考奇遇记,不仅是个人命运的起伏,更是这个社会和时代的生动映射。张图的传奇经历,折射出了多重社会现实。

其一,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据报道,张图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成绩稳定在全校前30名左右,一度排到了西城区前50名。每年,实验中学能有七八十人考上清华北大。张图的父亲认为,凭儿子的水平,能稳进清华。可是,如果回竞争激烈的原籍所在地参加高考,能过一本线就不错了。这也是张图父亲为何咬牙坚持留在北京供儿子上学的原因。

这就是现实。一名学子若是拥有北京户口,便意味着他(她)可以比其他地方同龄人有更多上北大、清华等名校的机会。正因为优质教育资源都集中在北、上、广等大城市,所以出现了大量“高考候鸟”,他们想方设法把户口迁到大城市,只有一个目的,好报考那儿的名校。有甚者,还动起了“外国绿卡”的主意,持外国护照参加国内高校的外国留学生考试(考核),从而达到避开国内高考,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目的,正可谓“曲线高考”。

如果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均衡,招生体制公平,教育部与高校按照各地考生人数确定高考录取比例,考生不管到哪里参加高考,录取机会均等,一视同仁,谁会刻意办理高考移民,哪个地方又会拒绝外来工子女参加高考?

其二,户籍限制背后的利益博弈。为了能在北京高考,张图父亲没少费心,四处奔波,无奈,户籍限制规定太死,难以有活动空间。在“北上广",高考设限一直以来是个异常沉重的话题。外地家庭争取平等的求学和发展机会,本地人则维护自身生存空间,看上去双方都有些道理。毕竟,每一个人都有声张、捍卫自己利益的权利。外地人有,本地人当然也有,大家都希望得到公平的待遇。如何统筹考量好双方的利益,检验决策者的智慧。

此前,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线联平在谈到放开户籍限制时坦承,这是个复杂的社会管理问题。作为首都和特大城市,北京面临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妥善处理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二是妥善处理各级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三是统筹考虑京籍学生和非京籍学生升学考试利益。户籍限制一旦放开,意味着本地人的录取率会下降,很多本地人就会觉得外地人抢占了他们的资源。政策给了一部分人,必然会有另一部分人反对。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