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始终坚持一个观点:人民币的名义汇率无需升值。不过,当前的人民币仍然是名义汇率上的升值。同时,人们还形成了人民币单边升值的预期,这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很大。
2005年,我在一篇文章中曾谈到:中国不要“玩弄”汇率,“玩弄”汇率的一个核心结果就是中国经济的泡沫化。
所以说,一旦人民币单边升值的预期形成,那么无风险的套利资金就会流进国内,更重要的是,国内的资产价格就会出现预期的急剧翻转。例如,股票、房地产、玉石、古玩、蔬菜、家具、字画等都被爆炒过,而房地产目前还在上涨。这是一个极大的麻烦。
最后是国内应对2009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用药过猛”。
现在来看,当年的应对政策带来的负面后果是比较严重的。这从各种指标都可以看出来。在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背离之后,必然会造成相当一部分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的“空转”。
中国亟需金融大战略思维
记者:针对国际货币体系以及国内经济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向松祚:首先我们来看人民币的升值,由于我们控制不了国际货币体系,中国政府由此承受了巨大的政治压力。其实,美中之间的汇率问题,不仅是美国政府为了迎合选民的选择,而是有很深的政治考量的,并且是“算过账”的。
我们看到,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通过几轮量化宽松政策后使得经济逐步有了起色,其推动力量就是出口,特别是制造业的出口,并由此带动了商业、设 备投资的增长。究其原因,就是美元的贬值。从2001年开始美元一直处于贬值的通道,如果我们用贸易加权来测算美元,至今美元的贬值幅度已接近 40%,2008年以后的贬值幅度就接近20%。
另外,在全球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时,相对来说,这些政策在美国的效果是最强的。为什么呢?因为美国掌控着货币金融体系,或者说美国对全球货币体系有较强控制权。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一个深入的层面、宏大视野的角度去看清楚,并且会发现短期的办法可以进行修补、调整,但是核心的问题仍然解决不了。
从国内来看,我们的货币政策处于一个两难的困境。
当然,我们现在“摸着石头过河”也是不行的。如果我们看不清河,水太深、没有走过,就会出大问题。
现在来看,要解决上面的两难困境,中国需要大金融战略,去争夺金融战略制高点。在大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有长远的考虑,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要有内部和外部的战略、长期和短期的战略、实体和金融的战略、国家和民间的战略。这需要我们系统地思考、很好地协调。
从金融、货币的角度看,我们需要实行开放的战略,别的是没有出路的。要实行这一战略,我们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人民币的国际化;二是投资的国际化,包括国有企业和民间;三是国内金融市场的国际化。
我认为,要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功夫是在“内”而不是在“外”。依靠离岸市场根本实现不了人民币的国际化。当然,最终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那么国内金融市场就必须开放,包括资本账户的开放、利率汇率的市朝。
不过,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国内实体经济方面的政策缺乏一个真正的战略。比如:城镇化怎么弄?产业升级换代、结构调整,往哪儿升?抓手在哪?
同时,要解决货币“空转”、去实向虚、虚拟经济膨胀、资产价格泡沫,需要内外结合的战略,需要长期的战略,短期的办法根本没有效果。
以制造业来说,企业家之所以愿意去炒作而不干实业,就是因为实体经济赚不到钱。例如,联想集团进入房地产行业,就是因为房地产的利润比卖电脑的利润多很多。
那么,制造业应该怎样才能赚到钱呢?其必须要有核心技术、品牌、创新以及独特的商业模式。例如,在美国,许多科技公司都很赚钱,如苹果、亚马逊、英特尔、微软等。特别是苹果公司,每年至少赚200多亿美元,账上资金有1500亿美元,而我们国内为苹果代工的7家工厂每年总利润才5亿美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