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下一步改革的几个关键点(2)

国有企业下一步改革的几个关键点(2)

第三,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环境。市场经济本质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手段,在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指挥下,社会资源获得最优配置。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公平竞争是核心要件,只有公平的市场竞争,才能有效地发现价格,优胜劣汰。不公平的竞争,尽管也是竞争,却难以达到资源最优配置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命脉和本质性特征,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要求。无论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需要在竞争中锻炼自己,发展自己。如果存在公平竞争的环境,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效率都会增加。在竞争充分的环境中,如果国有企业的效率没有增加,不能和同行业的其他企业进行竞争,就会被市场竞争所淘汰。对于竞争性行业,应该允许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公平竞争,鼓励企业通过提高创新能力和生产效率来获得经济资源和竞争优势。实践证明,国有企业并不必然是低效率,私有企业也不必然是高效率,效率高的国有企业和效率低的私有企业均不乏其例。其实也正是这样,各类企业公平竞争、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整个经济体才能充满活力和不断提高效率。

第四,鼓励、支持与引导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共同参与市场竞争,充分发挥各种所有制经济的积极作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和依据是企业对由市场供求水平决定的需求量和价格作出反应,并从事自利的经济活动。市场资源配置效率高低受竞争与产权匹配状态的影响。国有企业之间的竞争虽然可以改进企业绩效,但如果没有私有企业与之竞争,仍无法解决本身产权边界不清的弊端,生产效率与配置效率将低于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状态。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制不成熟,民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不少领域对国有经济依赖程度较高。为了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市场竞争效率,我国应鼓励民营企业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完成从创业者的一股独大向股权分散的社会化企业的转变,提高民营企业吸纳社会资本的能力。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与国有企业的分工协作,离不开国有企业在资金上、技术上、原材料上、设备上、人才上和市场上提供支持。实际上,我国许多民营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大型民营企业的成功都从国有企业那里获得了技术和人力资源的外溢。而民营企业的发展,可以使国有经济集中力量进入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促进国民经济更好地向前发展。

三、继续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此后我国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不断优化,逐步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但必须看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不仅国家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需要特别倚重国有企业,而且,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对于战略资源的控制,也需要国有企业来实现。但是,正如一些学者指出的,各个产业部门和国有经济的相容性不同。国有经济在有的产业部门优势大,在有的产业部门优势小。[4]新阶段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主要任务是,继续促进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不能或不具备引入竞争机制的垄断行业集中,向私人资本无力或不愿意进入的领域集中,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作用。

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是我国国有经济需要长期加强的战略领域。邮政、铁路、公路、重要桥梁、大型水利工程和电力生产供应等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在经济学上被认为属于垄断产业或市场失灵的领域,其产品或服务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上述领域由于投资规模大、回收期长,社会效益远大于经济效益,非国有制企业往往无力承担,或者因为经济效益和时间效益的错位不愿意在上述领域投资,或者由于监管体制不完善难以抑制私有企业的垄断弊病。国有资本可以克服私人企业低产出、高价格导致的社会福利损失,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这些领域,由于私人资本的逐利性质,如果由私有企业主导经营还容易导致投入不足、供不应求和应该归全社会占有的垄断收益由私人获取等问题。在西方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这一领域也主要由国有企业承担。即使在市场经济较为成熟、国有经济比重很低的美国,邮政仍然由联邦政府投资设立的机构经营,铁路客运、水利工程等领域也有联邦政府设立的国有企业或类似国有企业的机构进行经营和管理。

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是国有经济需要保持控制地位的战略领域。虽然国家对战略性资源产业的控制可以有多种方式,但是,最直接的当然要属由国家直接投资兴建国有企业。石油、天然气、煤炭、稀土等具有战略作用的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投资规模大、投资风险高、涉及国家安全,可以通过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企业对其中的重要领域和骨干企业进行管理和控制,私有企业可以通过与国有公司合作参与其中。经过多年建设和改革,我国在这一领域已经形成一批优势国有企业,经过制度创新和转换经营机制,已经成长为国内甚至国际同行业中很有竞争力的企业。对于国有产权过低、过于分散的战略性矿产资源领域,可以通过增加资本金等途径提高国有经济控制力。对于国有产权过高、过于集中的领域,可以逐步降低国有控股比例,鼓励非公有制经济通过参股等形式进入这类行业。

基础重化工业和尖端产业需要国有企业发挥龙头和引领作用。钢铁、化学、重型装备制造等基础重化工业和航空航天、原子能、军工等尖端产业,其产品供给能力和质量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这些行业不仅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所必需,而且其能否以合理价格供给市场直接影响中下游产业发展。由于民营企业资本积累的有限性和局限性,其发展和壮大需要一个较长过程。在民营经济规模较小,技术能力和投资能力无力建设大规模现代化企业的情况下,需要国有企业担负起发展这些产业的责任。随着民营经济壮大,国有资本可以按照有进有退、合理流动原则,采取改组、联合、兼并、股份合作、出售等多种方式,通过改革转变成国有参股企业或民营企业,其中的国有资本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战略性新兴产业离不开国有企业的推动,其发展需要发挥国有企业的资源和技术优势。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许多战略性新兴产业都是由国有企业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后我国发展的一些新兴行业,如移动通信业、新能源新材料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卫星及其应用业、轨道交通制造业等,也都是以国有企业为支柱发展起来的。这些产业技术和风险级别比较高,其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需要整个国家力量的支持和推动。没有国有企业领军投资建设,超前一步开展研究,恐怕许多行业至今还是空白,已建立起来的也难以扩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果不能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而由市场自发地成长,就可能延误发展机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日益体现在产品与技术创新能力方面的较量,这就更需要国有经济依靠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不断提高技术研发与自主创新的能力,成为引领技术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中坚力量。

在上述产业和领域,即使存在因垄断、资源租金等超额收益,其利益绝大部分被政府获得并列为政府支出,从这个角度来看政府取得这种收益与税收无异,因而可以比私人取得这些收益获得更高的社会福利。当然,也要注意解决我国国有经济分布领域仍然过宽、一些企业经营范围庞杂、下属子公司层级过多等问题。国有经济既可以通过股权投资渗入民营企业,也可以通过转让国有股权吸收私人资本,实现产权多元化,改造成混合所有制企业,与民营企业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