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中等收入陷阱”距离还很远(2)

我们与“中等收入陷阱”距离还很远(2)

要求运动员超过其潜在运动能力,“受伤”就是必然的

中国青年报:如果不能充分认识到人口红利的消失,会犯哪些错误?

蔡昉:如果到了人口红利消失的特定转折时期,承认不承认某个转折点的到来固然也没有关系,但如果做的事情没有与转折点及其挑战对应起来,不能正确判断经济形势,就有可能出台错误的刺激经济的办法。

我国去年经济增长是7.8%,今年第一个季度是7.7%,很多人就很难接受。有的经济学家就会建议,主张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来保持经济增长速度。比如,有人建议推进城镇化,但这里所建议的作为推动投资需求的城镇化,其核心不是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城镇化,而是要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土地扩张,以及城市面积扩张,也就是试图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有人说的开发中西部,也是着眼于大规模拉动投资。

这些所谓“新增长点”本来是一些短期拉动需求的因素,相当于在竞技体育中,行政部门的要求、社会上广大网民的期待,或者广告商的诱惑,作为一种需求因素,拉动运动成绩,试图超过运动员的潜能,最后的结果就是经常性地导致运动员“受伤”。所以,我们要把决定潜在增长率的供给方的因素,与决定实际增长率与潜在增长率缺口的需求方的因素区分开来。实际经济增长速度一旦与潜在逻辑增长率脱节了,如潜在增长率是6%或7%,而我们还要达到实际9%的增长速度,就像竞技运动一样,要求运动员超过其潜在运动能力,“受伤”就是必然的。这里,“受伤”就是指通货膨胀、泡沫经济、产能过剩、生产要素扭曲、保护落后等。

中国青年报: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后会出现哪些社会问题?

蔡昉:在一定发展阶段上,因为高速经济增长,即使分配收入差距有所扩大,蛋糕仍然是逐年扩大的,在中国就是以9%~10%的速度扩大这个蛋糕,即使有人拿到较大的份额,有人拿到较小的份额,但仍然可以达到人人都获益的结果。如果经济减速,减到了7%,你又不愿意接受,犯了很多经济形势判断的错误,使它一下降到了3%或更低的水平,那就意味着,蛋糕不再做大,当蛋糕不再做大的时候,人们所有的努力都变成寻租,尝试着重新分这个蛋糕,这样有的人谈判能力强,有更大的资源分配影响力,就得到更大的份额,而另一部分人得不到应有的份额,就导致收入分配的绝对恶化。

拉美许多国家就是典型的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并且都是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国家。如果以0.4基尼系数作为安全警戒线的话,这些国家都大大高于0.4。因此,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经济不再增长的情况下,没法做到收入分配的均等化。

中国也遇到了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问题。虽然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最高收入组与最低收入组之间的收入比率显示,2004年之后似乎收入差距有所缩小,但因为这个数据主要还是反映表面收入——即劳动收入,而资产带来的收入,资源分配不平等带来的收入,有人把它叫做灰色收入,在统计数据中会有明显的遗漏。80%的灰色收入被10%的最富裕收入群体所拥有,把这个收入部分加进去重新计算收入不平等指数,它还在继续增长。

中国经济已经开始减速,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但不能说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青年报:目前来看,中国经济是否已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蔡昉:中国经济已经开始减速,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但不能说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因为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也不那么容易,并不是必然的,我们还距离很远,有足够的空间避免这种命运。

当下,需要正确判断经济发展阶段和宏观经济形势。现在,已经出现劳动力短缺,特别是非熟练工人的短缺,以及非熟练普通工人工资的上涨。2004年以后,我们一直遭遇着民工荒,直到去年经济增长降下来了,但我们还是听到民工荒、招工难的呼声,而且农民工的工资是持续上升的,所以我把2004年定义为“刘易斯转折点”。

改革创造制度红利,但改革有各种各样的障碍。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段话很有针对性,很有深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的改革。”现在我们需要的就是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