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人民群众、党的基本群众和当前改革取向(2)

白石:人民群众、党的基本群众和当前改革取向(2)

核心提示: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指导实践的。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由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组成,在这三个部分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它是指导我们党如何认识客观世界、怎么改造客观世界,如何认识客观规律、怎么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法宝,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基础的基础,最基本的基本。

三、农民工是现阶段党的最基本的群众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民的概念是不一样的,人民群众主要是指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起决定作用的劳动群众。在奴隶社会,人民的主体是奴隶,到了封建社会,主要的劳动者是农民,地主虽然掌握着土地,但土地作为生产资料自身不能升值,只有农民耕作,它才增值,变成各种财富。在现阶段,人民群众是广大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当然也包括企业家、私营企业主。企业家、私营老板虽然掌握着生产资料,但生产资料只有吸收活劳动的作用,真正创造新的价值的、创造社会财富的、使社会财富不断增加、不断扩大的是劳动群众,而这其中人数最多、最直接创造价值的是农民工。因为现在我们还处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时期,在这个过渡时期,过去我们主要依靠的群众——农民,现在变成半工半农的了,他们是这个时期社会财富的主要创作者。看看我们的城市在很短的时间盖起了那么多高楼大厦,谁盖的?建成了那么多码头、机场、铁路、桥梁,谁建的?城镇中的保安、保姆、清洁工、服务员他们是谁?农忙时他们还要回家干农活儿,这些都是农民工。可以说农民工是我国现阶段中最大的劳动大军和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他们是当前我们党的最基本的群众,也应该是我们重点关注关心的群体。

既然农民工是现阶段我们党的最基本群众,是人民这个主体中的最主要组成部分,那么,我们党作为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在大的政策上就应该向他们倾斜,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上面谈到,人民群众是在为自己的利益奋斗过程中推动历史前进的,那么能否正确地看到农民工的利益是关键。你不抓他们的共同利益,他们能跟你走吗?你能够团结他们吗?你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历史作用吗?不能。过去我们依靠的绝大多数劳动群众是农民,农民的利益是土地,我们带领他们解决了土地问题,这样我们既解放了生产力,又有了牢固的群众基础。“土地改革”和“包产到户”都证明了这一点。现在农民变成农民工,他们的利益在哪里?这个问题至关重要。他们的利益可以用两个字概括,这就是“进城”。农民工进城的本质是进入二、三产业,他们进入二、三产业的过程就是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过程。抓住“进城”这个关键,就能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就能使绝大多数群众与你同心同德,党的基本群众就有了,谁推也推不倒。当然进城不是指全部进入大城市,而是中小城市,包括小城镇,尤其是在农村产业集中的地方就地发展起来的小城镇。如果现在看到了这一点,那么我们的政策就应向这方面倾斜,特别是公共财政要多往中小城市、小城镇投入,搞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二、三产业创造条件,让他们更多地走进去,同时加快完善他们的户籍、社会保障等制度。可以说,抓住了这个问题,许多社会问题都能够得到解决,人民群众感谢共产党,跟着共产党走,因为你发现了他们的共同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并且把他们的利益告诉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为自己的利益去奋斗,使他们有望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他们的积极性就会充分发挥出来,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就会又好又快地完成,现代化建设就会更有力量。

四、当前的改革取向

唯物史观对于认识和推进当前的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眼里,人民群众要生活、要生活得更好,这是生产力产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和最终动力。因此,我们说发展生产力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而要实现这二者的一致,取决于相应的生产关系即经济体制。也就是说,我们的生产关系、经济体制设计的是否正确,其根本标准要看是否同时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这就要求我们要按照这个标准不断变革生产关系、改革经济体制,以顺应生产力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

回顾30多年来的改革,我们先后做了两件最大的事情,一是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二是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这两件事概括起来都是在解决一个问题,即解决超越当时相对低下生产力的“一大二公”的生产关系。这个问题比较好地解决了,就赢得了这30多年的大发展。现在,改革又遇到了新瓶颈,我们搞了好多年,就是迈不过去。这是个什么问题?这个问题与30多年前遇到的问题恰恰相反,即经过一个阶段的发展,生产力相对发展了,而生产关系却相对滞后了,有的环节已不能适应当前生产力发展水平,这主要体现在“分配”问题上。由于生产关系中的这个方面相对滞后,从而带来了两个后果:一是带来生产与消费这两大环节、两大结构的脱节。马克思讲,经济运行的环节、结构可以很多很多,但归纳起来就是两个:一个是生产,一个是消费。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你没有东西我没法消费不行,你有了东西我买不起,造成产品积压、生产过剩,货币回不了笼,经济运行不起来。我们讲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就当前来讲,第一驾马车应该是“消费”,第二驾才是“投入”,第三驾“出口”只是补充,把十三亿人口的国内消费市场做起来才是根本,这个市场比欧美市场都要大。但有人担心,提高消费水平就是普遍提高劳动者的工资,而普遍提高工资就会带来成本的增加,反过来又阻碍企业的生产。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因为商品的价格是由C+V+M构成的,现在就总体而言是利润(包括税收)与工资(包括二次分配所得)不平衡(不排除一些例外:如一些企业特别是一些薄利小企业、一些企业员工工资过高的问题),利润过高,而工资偏低,带来的是再生产规模相对扩大与消费市场的相对缩小,购买力不足,企业后继乏力,对企业和消费者都没有好处,只有实现利润与工资、生产与消费的相对平衡,对二者才都有好处。因此,分配领域的改革是当前改革的关键一环,生产与消费结构调整不好,以市场为导向的其他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是难以奏效的。二是带来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相脱离。分配不合理,既扰乱了经济运行的各个环节,也损害了群众的利益,这是相互联系的。这些年来,我国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国际上通常认为,基尼系数在0.3-0.4之间为中等不平等程度,在0.4-0.5之间表示收入差距较大,在0.6以上视为收入差距悬殊。自2000年以来,我国基尼系数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并连续几年直线上升。人民群众是在实现自己的利益过程中推动历史前进的,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不能相应享有自己创造的社会财富,久而久之必然会丧失对其领导者的信心,与党和政府渐行渐远,最终会将他们创造历史的力量由生产力转向生产关系以至于上层建筑。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应本能地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指导实践,本能地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本能地顺应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相信群众的选择、依靠群众的力量冲破改革的这一瓶颈,实现人民的幸福和国家的发展。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