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史上最严高考安检 一场最严酷的诚信拷问(3)

【案例】史上最严高考安检 一场最严酷的诚信拷问(3)

“史上最严”高考安检,治标不治本

今年吉林省将实施“史上最严”高考安检,金属探测仪一响,即便只是文胸后面有两排金属搭扣,也将被拒之门外。

这种看似严格安检保障高考公平的做法,实际上是治标不治本,甚至是舍本求末,类似的高考安检极端做法不可取。

毫无疑问,安检的目的是想最大限度地减少作弊,最大限度地保证高考公平,但是,过度借力安检、依赖安检来控制作弊行为、保证高考公平只是“治标不治本”。这会促使更多商家或团体开发更为先进的“反检”技术,为作弊行为生产更为优秀的作弊工具,导致更多的人力、财力和社会资源浪费,把高考引入“安检与反检”的恶性循环之中。如何从根源上杜绝作弊?追根溯源还得思考学生为什么作弊,明白了为什么,我们才知道该怎么做。作弊的根本原因还在于中国教育的功利性。

我国现行教育,在教育目标上,重成才,轻成人。教育的本真是培养真正的人和真正培养人,是关注人身心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然而,我国教育却重智育,轻德体;重特长,轻全面发展;关注成名成家,忽视如何做人。其结果,教育成了智育,学生把最该具备的诚信和公平正义抛之脑后,抱着“未达目的不择手段”心态,挖空心思瞅着高考那点事,作弊也就成了很多学生高考的“心灵首选动作”。

在教育行为上,现行教育重结果,轻过程。社会、学校、家长一致认同“高考跳龙门”“高考改变命运”,于是,谁升学有望就重视谁,谁升学无望就忽视谁,成绩好,一切都好,成绩差,一切都差。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也接受了这一观点。学习成了唯一,分数成了命根子,文凭成了终极目的,这样,学校加班加点补课,学生反反复复做题。在人生辉煌的前20年,家长、学生投入了太多的精力财力,谁都“伤不起”,谁都不愿意将十几年的辛苦努力在高考中“付之一炬”。当高考如此重要的时候,谁又不会觊觎高考,谁又不会心生邪念?

那么,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考作弊行为?

一要逐渐改革高考制度,打破一次考试定终生的现象。应该逐渐弱化高考的“选拔性”,不断提高高考的“参考性”。比如,可以将高中三年的成绩、高考成绩、大学院校的复合考试成绩、社会实践活动等多项评价因素整合,作为学生最后入学的依据,只有评价的因数多了,才会减少学生对高考分数的依赖。

二要全力改变用人体制和观念。考试本来只是检验知识水平的一种手段和形式,并不能证明能力的高低,也说明不了太多的实际问题,而大多用人单位选人用人一看学历二看学校,这种“高文凭就得高职位,好院校拿到好薪酬”的用人导向使得考试承载了太多的功利性,那么铤而走险、拼死一搏也就顺理成章。为此,用人单位包括各种人才选拔都要改变观念,要轻学历重能力,不看想用之人毕业什么学校只看是否满足用人需求,真真切切让能者上前、让素质为上、让供需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高考作弊行为,也只有这样,中国教育才能步入阳光大道,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职能和作用。

高考安检责任不应无限转移给考生

高考是考生的人生大事,更关系着社会信任,祭出“史上最严”的高考安检,以确保高考安全万无一失,相关方面的良苦用心可以理解,考生及其家长也理应积极配合。但是,高考安检的责任能不能无限地转移给考生,是值得商榷的。

“史上最严”高考安检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女生文胸后面的两排金属搭扣、裤子皮带上的金属扣子、鞋子上的一点金属就真的影响了高考安全?如果由于医疗档案遗失,医院不能开具相关证明,考生怎么办?

回顾近几年的高考安全事故,主要的大概是三类:一是试卷安全保密环节出现问题导致泄题;二是考场时钟出现问题,影响考生正常答题;三是利用形形色色的现代工具作弊。前两类高考安全事故,责任显然不在考生。至于利用高科技产品作弊,目前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金属探测仪、手机狗、考场信号屏蔽仪等反作弊高科技产品,近年来已在各地纷纷派上用场,并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确保高考安全,根本措施还是在人,工具只是辅助。即使通过“史上最严”高考安检,是否就能确保无任何安全事故发生呢?恐怕无人敢保证。实际上,“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谁能保证就不存在用非金属工具作弊的可能性?技术不能杜绝作弊,我们在提高反作弊技术的同时,更需要的是尽快出台《考试法》,加大作弊风险,更好地打击考试作弊。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