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官僚主义。官僚主义的主要表现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漠视现实,唯我独尊、自我膨胀。官僚主义成为顽症,很大一个原因是权力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特别是群众监督不够有力,产生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党政部门一些干部,不是把对上级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而是为人民服务挂在嘴上,对领导负责放在心里。要在反对官僚主义中着重解决在人民群众利益上不维护、不作为的问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虚心向群众学习,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接受群众监督,坚决整治消极应付、推诿扯皮、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官僚主义助长了形式主义,或者说形式主义就是官僚主义的一种表现。官僚主义极易走向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或者说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就是生活作风上的官僚主义。因此,纠正“四风”要抓住官僚主义这个关键,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各级干部始终勤勉为民、慎用权力。
反对享乐主义。享乐主义的主要表现是精神懈怠、不思进取,追名逐利、贪图享受,讲究排场、玩风盛行。享乐主义是落后的、消极的甚至是颓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是放弃崇高理想信念追求、放弃高尚人生品格追求的必然产物,因而必然情趣低俗,玩风不正,沉湎花天酒地,热衷灯红酒绿。要着重克服及时行乐思想和特权现象,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记“两个务必”,克己奉公,勤政廉政,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党内享乐主义之所以盛行,从客观条件看,一是一些人为了获取超额利润或非法利益,用各种手段包括声色犬马的手段,拉拢腐蚀掌握各种资源和权力的官员,攻破他们的心理防线和道德底线,让他们越陷越深、不能自拔。一是公务消费的财务制度不够严格和严密,导致了超标准超规格的接待、公关、往来,为享乐主义之风开了方便之门。反对享乐主义,要从制度建设入手,有效遏制公共资源的误用和滥用。要健全法律法规,把那些非金钱形式的贿赂纳入依法惩治的范围,让各级干部洁身自好、好自为之。
反对奢靡之风。奢靡之风的主要表现是铺张浪费、挥霍无度,大兴土木、节庆泛滥,生活奢华、骄奢淫逸,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奢靡之风与享乐主义是孪生物,享乐主义必然导致奢靡之风,奢靡之风就是走到极端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需要以社会物质生产力达到一定水平条件,但更重要的是财富、资金、资源的用途有误,没有更多地用于扩大再生产、创造新财富、转化为利润上,而是用于享乐、消费、门面等用途上。以至于出现了耗资几亿、富丽堂皇的办公楼,吃山珍海味、喝美酒佳肴,不厌其精美的饮食文化,在高档会馆里乐不思蜀的“休闲”之习。要着重狠刹挥霍享乐和骄奢淫逸的不良风气,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守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做到艰苦朴素、精打细算,勤俭办一切事情。奢靡之风不是盛世的象征,而是衰世的征兆。唐玄宗沉湎于“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才有了“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反对奢靡之风就要牢固树立艰苦奋斗的作风,艰苦奋斗是党的政治本色,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才能够有效抵制奢靡之风。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央明确提出了“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要紧紧围绕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聚焦点,认真贯彻这4句话、12个字的总要求。
照镜子:照出“四风”之症。照镜子就是对照检查,主要是以党章为镜,对照党的纪律、群众期盼、先进典型,对照改进作风要求,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上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转变作风首先要有一把尺子、一面镜子,发现和明确作风建设上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不照镜子,就会自我感觉良好;不敢照镜子,就是回避问题、遮掩矛盾。因此,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党员、干部要敢照镜子、勤照镜子,特别是对缺点和错误要多往深处、细处照,使之纤毫毕现,这样才能找出差距、修身正己。照镜子就是加强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教育,打牢转变作风的思想基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首先在中央政治局开展,中央政治局做出了模范带头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门会议上强调指出,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必须有天下为公的宽阔胸襟,摒弃任何私心杂念,把为全中国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唯一的追求,为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鞠躬尽瘁。要带头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严格遵守党纪国法,严格按制度和程序办事,严格管理自己的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不搞以权谋私,不搞特殊化,为全党同志树立爱党爱民、勤政敬业、廉洁奉公的榜样。
正衣冠:正回“四风”之偏。正衣冠是讲求仪表文明的人每天的必修课,正衣冠表明了如不注意,衣冠就容易不整,不断正衣冠才能维持良好形象。一个先进政党就是靠不断正衣冠来维持良好形象的。正衣冠主要是在照镜子的基础上,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勇于正视缺点和不足,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敢于触及思想、正视矛盾和问题,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端正行为,自觉把党性修养正一正、把党员义务理一理、把党纪国法紧一紧,保持共产党人良好形象。“四风”可以说是严重的衣冠不正,“四风”在广大党员和群众心目中就是一幅歪歪扭扭、邋邋遢遢、丑陋不堪的形象。转变“四风”就是在正衣冠,是在努力修复被“四风”所扭曲的形象。每一位对党的良好形象高度负责的党员、干部,都要把解决“四风”作为正衣冠的重要内容。养成勤正衣冠的习惯,能收到防微杜渐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