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问:公务员数量还会涨?
“未来需要的不是人数,而是动力”
关键词 效率
四年增长近50万人,中国公务员在近几年迎来“膨胀期”。在政府职能转变、机构改革的大背景下,“膨胀”仍未放缓。为满足工作需要,各地政府更是寻求各种办法,以扩充公务员队伍,如改“委任制”为“聘任制”等等。
与此同时,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中,也将有部分“事业编”,需要转为“行政编”。诸多因素下,未来的公务员队伍将不断壮大,还是会迎来新的局面?
叶青(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
从我个人的工作体会看,目前公务员的比例仍显偏大,尤其最近四年增长50万人,这是个惊人的数字。
我认为把公务员的数量压缩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工作也还是能做好。当然,留下来的要是有能力的人,可以把大家的工资提高一点,工作安排得更合理一点。
但这个过程会很漫长。与现在的年轻人相比,现有的公务员队伍里,有一大批人确实能力较差。这是历史遗留问题,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解决,只有靠时间,等这些人慢慢退休,换来新的血液。公务员考试制度是从十五年前开始的,我想再过十五年后,公务员系统会有所改观,公务员数量要比现在少,估计可以少四分之一吧。
江林肃:
指望公务员数量大幅减少是不现实的,你看看每年国考多少人。至于今后增加不增加,这种事太宏观,但从微观的角度看,我们这样的基层单位,需要的不是人数,而是动力。
比如以我的工作为例,我们需要下到基层去做一些调研,填问卷之类。这个工作我在做,其他同事在做,协管人员也在做。那么我的工资跟做的多少、快慢、优劣有关系么?没有。我计算过,我认真工作的话,一天可以做60份问卷。但我要是一天就做6份,然后就回办公室歇着,也没人管。
这种氛围里,谁会认真工作啊。假设要搞600份问卷,我一个人半个月可以搞定,可实际呢?十个人一个月也未必搞定。所以公务员今后到底增加还是减少,你得看公务员今后是往哪个方向发展。
3问:公务员该如何招?
“一锅端的考试方式,选不出合适的公务员”
关键词 能力
2007年,深圳市开始试点聘任制公务员,6年时间,甚至已有超过3000名“聘任制”公务员。2013年6月,北京市公开招聘6名聘任制公务员,除严格的招聘要求外,年薪不低于20万的承诺,让人颇感意外。
“聘任制”的背后是一系列问题,“聘任制”只是在解决编制问题?“聘任制”会不会成为新一代“临时工”?
最关键的则是,委任了那么多,难道不好使?
叶青:
我对公务员招考的建议是,应该对一部分公务员的专业有所限定,参考一下“定向招生”的规则。现在的公务员考试没有专业的区分,但实际工作中,需要许多专业的知识。
比如我们统计局,需要你学过统计,但现实中笔试通过三个人,全是学中文、政法的,对数学一窍不通,招进来也不能用,这怎么行?
所以说一锅端的考试方式,并不能选出合适的公务员,我们的筛选制度应该保证专业人员可以进入公务员招考,而不仅仅是考试好的学生能够进入。尤其是专业性比较强的岗位,应该有定向优先规则,只要他学过统计,公务员笔试差一些,也应该录取。
竹立家: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管理职能的要求,公务员人数未来还会呈增长趋势。但这不是公务员数量的问题,而是组织结构的问题。
从现在看,公务员划圈子、走路子、看面子,部分一把手胡作非为、贪污腐化,招进来的公务员未必有本事,有能力的人未必能进入公务员系统,这已经成为众人皆知的事实,对我们的公务员系统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尤其是钱本位、官本位的思想,长期没有得到改善。对于普通公务员来说,没有什么好的职业预期,反而是送烟喝酒这一套。如果这种局面得不到改善,讨论公务员如何选,有多少公务员才合适,都没有什么意义。所谓聘任制,我担心会成为新的贪腐渠道。
围观
每人挂钩一个食品企业?
文匠先生:据统计,2011年底和2012年底全国公务员总数分别是702.1万人和708.9万人。2012年底全国公务员总数比4年前的2008年增加了49.2万人。网上大家都在骂公务员,而私下里,大家都挤破脑袋想考公务员。对一些人而言,骂公务员并不意味着真的讨厌公务员,而是因为自己的屁股没能挤上那把椅子,产生羡慕嫉妒恨。
陈先奎:我国公务员是多是少,不仅是一个统计数据问题,它会严重影响人们关于行政体制改革的思考与判断,会影响党和政府对行政体制改革的政策抉择与具体设计。正是在这样一个统计数据问题上,这种数据恰恰不够严谨。
古堡剑影:如果中国只有700多万公务员,还真不多。但是这里面包括了警察吗?包括了大中小学的教师吗?包括了军队和武警的军官和士官吗?包括了国家财政支出的事业单位中按公务员待遇的员工吗?可是其他国家把这些人的绝大多数都计为公务员。
甬上津门客:老百姓供养的公务员有700万人,假设这些人每个人都挂钩一个食品企业,一个加工点……出了事情施行连坐,那我们这些主人是不是就不会为了食品安全担心了呢?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