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正道》第三期:身边的导师——列宁

《梦回正道》第三期:身边的导师——列宁

今天我们准备了四句名言,先一起和大家分享一下:

题版:

1.“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2.“赢得了时间就是赢得了一切”

3.“谁不会休息,谁就不会工作”

4.“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心”

【PART 1】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主持人:这四句名言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但很少有人知道它们都出自一人之手,那就是列宁。咱们先来看看第一句——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那么请问姜老师,他是在何时何地说过这句话?  

姜老师:这句话可谓是家喻户晓。据我了解,他原来的说法是这样的:以革命的名义想想过去,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这句话大家都认为是出自列宁之口。据我了解,这是列宁在电视剧中的一句台词。

主持人:哦,这是一句台词?

姜老师:对。这个电视剧是我们国家拍的,是在上世纪50年代的一部儿童剧。这部儿童剧的名字叫《以革命的名义》。后来这部儿童剧又拍成了电影。随着电影儿童剧的播放,这句话就被广为传诵。

主持人:其实这句话是一个儿童剧里面的台词?

姜老师:对。它真正的来源和出处,在我看来今天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什么?还是这句话产生的深远影响和重要意义。

主持人:我们看到这句话当中有一个关键词“过去”,请李老师您跟我们说一说列宁的过去,他的本名叫什么,原名叫什么?

李老师:列宁他的名字就叫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杨诺夫,弗拉基米尔是名字,意思是拥有整个世界的意思。后边乌里杨诺夫是姓,前面是附称。列宁是他在革命时期写文章的时候用的笔名。那么就列宁过去而言,应该说这个家庭是一个带有了民主主义革命色彩的家庭。列宁小时候也是非常爱学习,而且这方面的智能是非常之强的。

【短片】列宁以几乎每科满分的成绩中学毕业,申请进入喀山大学法律系。因为哥哥的罪名,喀山大学校长对于是否录取他非常犹豫,特地批示“待收到鉴定后再说”,而他的中学校长却在鉴定书上给予了他极高评价,“天份极高,一贯努力认真”,因此列宁才没被大学拒之门外。大学一年级,列宁因为领导了反对沙皇的集会遭到开除,并流放。

主持人:姜老师,列宁的家庭背景是怎样的呢?

姜老师:刚才李老师也讲了,列宁的家是一个有进步的这种民主主义思想的家庭。这个家庭可以说是一个爱国的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是当地的叫辛比尔斯克省的国民教育总监。他一生从事教育事业,心地非常善良,他经常自己掏钱资助穷人的孩子上学,而且他还资助落后的地区建学校。据材料记载,他的一生,他帮助当地的落后地区,建了400多所学校。因此他也获得了贵族的头衔。他的母亲也是一个非常善良,对孩子教育有方的一位女士。列宁小时候深受父母的熏陶。据我了解,他的兄弟姐妹共有六人,他有一个姐姐,一个哥哥。值得提及的就是他的哥哥亚历山大,参加民意党青年小组,他们刺杀亚历山大三世沙皇的时候被捕,然后被沙皇政府杀害。

主持人:李老师,您认为列宁他之所以走上革命这条道路,是不是与他的兄弟被沙皇杀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呢?

李老师:我觉得列宁参加革命,应该说哥哥的死肯定有关系。但是我认为它不是最主要的关系。最主要的原因,我自己分析有三条:一条就是那个时代,当时是一个沙皇时代,跟欧洲相比,俄国在封建专制方面是非常突出的,应该说在资本主义而言,它跟欧洲比是一个黑暗的专制时代,这个时代背景之下,人民遭到蹂躏和镇压。所以人们反抗专制统治它成为一种必然。这么一个大的背景是列宁革命的一个基本动因。

【短片】1887年初春的伏尔加河畔依旧寒冷,当令人悲痛欲绝的消息传到这个普通的家庭时,与哥哥感情极深的列宁却始终没掉一滴眼泪。他安慰母亲说:“我们必须走另一条道路。”

李老师:那么哥哥的死,应该说跟哥哥之间有四岁之差,哥哥的死又是为了反对沙皇统治,当然对列宁有着强烈的影响。刚才姜老师也说了,这个家庭是一个充满了民主主义色彩突出的家庭,所以受家庭的影响,同时哥哥的死肯定给他心灵上造成一个极大的震撼。当时他还不满18岁,所以对反动统治,特别对沙皇统治这种仇恨,这种反对心理自然就形成了。

再一方面,我们也都知道这个时期和后期,列宁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他已经接触到了马克思的《资本论》,也接触到了《共产党宣言》,这两本书对于他走上革命道路是起了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应该说当时他尽管理解程度还没有那么高,但是毕竟这两本书影响很大的。所以他跟哥哥走上一条不同的道路。所谓不同道路,哥哥是一种恐怖的暗杀活动。而列宁是代表了无产阶级,领导这个阶级进行革命斗争,走上一条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应该说跟哥哥之间是有不同的。

【短片】1893年,列宁来到了当时俄国的政治中心彼得堡。他留着胡子,目光冷峻而坚定,做事十分果断。此时的列宁才23岁,可看上去像40岁,几乎所有过去认识他的人,都认不出他了。在彼得堡,列宁以做律师助理为掩护,开始整合当地的马克思主义小组,同时积极参加和领导工人运动。

主持人:提到列宁的“过去”,我们不得不说到他的婚姻家庭,那么我想请姜老师您跟我们说一说,他和他的妻子克鲁普斯卡娅,又是如何从相识走入婚姻的殿堂呢?

姜老师:爱情是人们永恒的主题,革命伟人也不例外。但是如果说起列宁的恋爱和家庭的话,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志同道合的革命情侣。

主持人:革命情侣。

姜老师:对。他们的相识也是在一次革命小组的马克思主义小组的集会上。当时列宁和克鲁普斯卡娅在圣彼得堡参加一次马克思主义小组的一次秘密会议。当时列宁在会上做了演讲。会后一位女青年就喊“请等一等,听说你是从萨马拉来的一个学识渊博的马克思主义者,而且我也读了您的书,读了您的《什么是人民之友》,您的《市场笔记》,我觉得您写的非常好,也觉得您思想非常深刻,符合我们俄国革命斗争的实际。”于是对列宁表达了自己的钦佩之情。列宁也觉得这位女青年是非常地可亲,谈吐也非常好。然后也介绍了自己的情况、家庭、自己的理想、追求、理论,就越谈两个人谈的非常好。他们在彼得堡一个街区,分在一起做革命工作,做组织、宣传,列宁经常周日的时候去找克鲁普斯卡娅谈心、谈理想、谈事业、谈家庭,日久生情。这是共同的理想。

主持人:志同道合。

姜老师:对,志同道合,事业把他们连在一起。

主持人:我们知道列宁他曾经一度流亡,请两位老师给我们说一说,他流亡中经历了哪些坎坷的故事?李老师。

李老师:列宁流亡他有两次被捕流亡,一个是1887年,一个是1895年。不管怎么样,列宁他是一个城里的孩子,这个家庭是一个资产阶级的家庭,生活相对来说是比较安逸的。那么一旦被捕以后,被流放到农村,被流放到西伯利亚,那个地方在当年应该说是非常艰苦的。我看到《列宁传》里面也写到了,当年列宁流亡的那个村庄里面,前后左右都是特别的肮脏,粪堆几乎堆满了所有村庄的周围。所以只有走出去才能够呼到点新鲜空气。所以当年我就觉得列宁一个城市家的孩子被流放也是为了革命,应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因此他在这里面,生活上应该说是非常艰难的。过去毕竟家庭里面还有保姆,到这儿以后完全靠自立。

主持人:落差比较大生活上。

李老师:对,差异比较大。特别是在西伯利亚的流放,冬天那个寒冷,应该说承受也是比较大的。

【短片】在狱中,列宁开始写作《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他把文字用牛奶写在书籍或杂志的每行字中间,它们被带出监狱以后,在火上一烤,就能看见字了。为了不让狱警发现,列宁把面包捏成小“墨水瓶”,倒一些牛奶在里面,蘸着写作。一有危险就马上把它吞下去,不走运的时候,曾经一天吃过六个墨水瓶。

姜老师:他流亡在西伯利亚的舒申斯克村,在那儿流亡三年,1897年2月到1900年2月。这三年,列宁后来自己说,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候。为什么呢?

主持人:为什么?

姜老师:这么艰苦的生活,他不屈不挠,乐观向上。他在里面读书、写作、研究、锻炼身体,这三年的时间是他思想走向成熟的时候,也是他一生中经历最值得难忘的时候。这个期间他写了,我们都知道列宁《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主持人:这本书就是在这个时期写的?

姜老师:对,还有《俄国社会民主主义者的任务》,还有《俄国社会民主党人的抗议书》,《列宁选集》都是在这个期间写的。这个期间还有一个值得一说的,在流亡期间,他和克鲁普斯卡娅在这里结婚的。

主持人:他们结婚在这个城市?

姜老师:是。刚才讲了他们的恋爱经过。

李老师:所以列宁一进监狱以后,就给自己设定一个严密的计划,学习计划、写作计划。所以正因为刚才姜老师谈到了他在监狱里写那么多文章和著作,其中跟这个监狱生活也是连接在一块的。而且像他第一个《党纲》就是在这个监狱里面完成的。所以我觉得这段生活给列宁的影响是非常之大的。

【短片】19世纪最后3年,列宁是在西伯利亚流放地度过的,这是一个只有寒风和冰雪的荒芜世界。列宁住在舒申斯克村一间小农舍里,四周堆满了牲口粪。而他革命思想的利刃,却在磨砺之下愈见锋利。在这里,列宁除了完成《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这部40万字的巨著,还写了30多篇理论文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这位才华横溢的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家。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