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正名立位”靠别人不如靠实干

河南:“正名立位”靠别人不如靠实干

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认为:党和政府要为基层干部正名立位。他说:在与基层干部接触的过程中,不时能听到一些“没干头”与“没奔头”的情绪流露。应该说这确实是一些基层干部的真实想法,也反映了基层干部的一些现实境况。广大基层干部,面对群众;面对党和政府中高级干部,他们其实也是群众。处在这样一个特殊位置上,他们面对的困难和麻烦来得更多更现实。(7月9日《人民日报》)

面对群众是干部,面对上级是群众,这样的定位对于基层干部来说是准确的。他们感到“没干头”、“没奔头”也许是个事实。但是,这和他们自身也是有关系的,正如一项调查显示“公务员最不幸福”一样,你也要看幸福的标准是什么?

有没有干头?有没有奔头?这和党和政府要给他们正名、立位有几毛钱的关系呢?有没有干头和奔头,这牵涉到公平用人的制度,他们之所以感觉到没干头、没奔头,最根本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自己期望值过高,想当局长、想当书记,或者也想当县长,还想当市长,是目标的定位过高造就了“没干头”的感受;二是,是他们见惯了任人唯亲的现实,是他们看不惯“火箭干部”,是不公平造就了他们的“没奔头”的感受。无论是不是“没干头”,还是“没奔头”都和正名、立位没关系,这和用人体制的改革有关系,让他们在公平的用人体制里前行,让能者上庸者下落地,他们就会“有奔头”。

我们再来看看辛鸣教授的“党和政府要为基层干部正名立位” 的观点是不是行得通。这正名立位的说法,其实一点不具有可操作性。党和政府如何给他正名呢?是让党和政府说他好他就好的事情吗?如果党和政府可以为干部正名立位的话,雷政富、房叔叔、艳照门的官员们都可以让党和政府为他们正名,别说党和政府不会这样做了,就算党和政府愿意这样做,能做得到吗?他们本来就有 “位”,是自己的行为失去了“位”,这样的观点不是胡说八道吗?

正名很简单,要靠着自己的为民之举。一个基层官员,如果心里装着的不是“没干头”、“没奔头”,而是无论身居何职,身居何处,身居何位,心中想着的不是乌纱帽,不是自己的利益,而是百姓的利益的话,老百姓自然会为他正名的。焦裕录,孔祥熙等等好干部没见谁为他们正名,不是一样在百姓心中有个伟大的形象吗,并且一直受到人民的歌颂?

正名要靠自己的行动,不是靠耍嘴皮子,更不能依靠党依靠政府。有了好心思才能有好举动,有了好举动才能有好名声,有了好名声也才能有好位置,这才是我们该追求的事情。

再说了有没有干头,有没有奔头,要看和谁去比,你和种地的农民比一比,你和脚手架上的建筑工人比一比,你和扫马路的环卫工人比一比,你和天天和城管打游击的小商贩比一比,是不是很有干头,也很有奔头呢?

我不知道成天在心里想着“没干头没奔头”的基层干部能干出多少为自己“正名”的好事情?这样的干部如果还需要党和政府为他们去正名的话,去立位的话,中国梦只会越来越遥远。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