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中国牛奶标准为何全世界最低?(3)

【案例】中国牛奶标准为何全世界最低?(3)

国家标准,正是“派系斗争”之后的产物

新国标的制定从始至终,一直被指责受企业干扰。最具代表性的细节是,新国标起初吸纳了某些大企业参与,这本是国标制定的惯例,但后来引发指责,最终的折中结果是,新国标有史以来第一次没了起草人和起草单位的栏目。

新国标专家起草组组长王竹天也承认,新国标是“各方利益协调后的产物”。

在2009年5月的一次专家研讨会上,某乳业公司质量总监制定的《酸奶安全标准》遭到对方阵营的炮轰,对方认为应杜绝该公司掌握而自己并不掌握的新技术。这引发很多与会者的反感,而该公司质量总监也被气得“浑身发抖”。

而在6月份的专家组会议上,关于蛋白含量的争议,“会场就像是钟摆,左边喊2.8,右边喊2.95,甚至还有喊2.7的,莫衷一是。”

到了8月份,双方似乎在博弈后取得了共识:常温派系认可了巴氏奶标鲜的地位,易于其市场识别;而在蛋白质标准上,则适当倾向于常温派系阵营的诉求(2.95%)。“再也听不到2.8%的呼声了”。

但局势在此之后再次急转直下,代表养牛业利益的中国奶协接管了剩下的程序——先是两个月后的公开征求意见稿中,蛋白质含量标准被折中为2.95%,附加每年5-9月为2.8%,至正式发布稿,则只余2.8%了。

一年后,卫生部声明,“据调查,标准颁布以后,绝大多数奶农赞同现行生乳国家标准。”

乳品企业混乱竞争,导致牛奶质量止步不前

2004年,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年会的现场,一位山东乳品公司老总上台演讲。语气激动地指责“两家上市公司”到该企业的奶源基地抢奶,“投资几个亿的基地还不如几毛钱的利润。”

在原本应该注重奶源地建设的时候,乳品企业依然醉心于通过低价战及不正当竞争抢占市场。

4年之后的那个夏天,由于“考虑到市场的巨大需求,各家企业对奶源争夺都很激烈”,三鹿领导班子决定,对已被封存的奶粉,三聚氰胺含量在10毫克以下的予以放行。之后,由于市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一标准又被放大到了15毫克……

中国乳业目前所做的大部分工作都是补课——为奶源建设上的工作缺失做出弥补。

普通消费者如何应对

乳品新国标对日常生活影响有限

面对是非对错、利益纷争,被搞得一头雾水的消费者其实最想知道,在新国标的指导下,我们的饮用奶的质量、安全性会不会下降?对此,专家指出,单从数据上看,新国标的各项指数均为历史新低,中国原奶质量被认为是全世界最低的。但因为生乳并不直接饮用,很难说这些数值上的变更是否会带来立竿见影的安全隐患。可以确定的是,饮用新国标下的奶制品对人体健康不会产生多大负面影响,但奶的营养价值会降低。因此,选择适合奶制品类型,采取正确方法饮奶则变得尤为重要。

疑问1

新国标中设定蛋白质最低值为2.8%,而1986年国标中规定蛋白质最低值为2.95%(即100克生乳含2.95克乳蛋白)。在普通人看来,这只是0.15%的差距,但却被专家认为是历史性的倒退。这被减少的0.15%意味着什么?人体的蛋白营养数是否会因此受到影响?

    蛋白质含量降低,对人体营养补充影响不大

“牛奶中含有优质蛋白质,但却不是人体获取蛋白质的主要来源,0.15%的差距对人体营养补充影响不大。”中山大学公共卫生营养学系蒋卓勤教授首先给记者计算了这样一组数据:1kg体重需要1g蛋白质,那么一个60kg的人,他每天所需的蛋白质就是60g。按照新国标,每100m l牛奶含2.8g蛋白质,一瓶250m l的奶就含蛋白质2.5×2.8=7g,而旧国标的含量则是2.5×2.95=7.375g。由此数据很清楚地看出,新国标从牛奶中得到的蛋白质只比旧国标少了0.375g,微不足道。

蒋教授说,人体每天所需的蛋白质有40%来源于谷类物质,其次是肉类,然后到豆类和蛋,而从奶制品中获得的蛋白质是很微小的。从营养学角度来讲,可以确定新国标中蛋白质含量的降低对于补充人体蛋白质的影响并不大。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