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软实力提升:问题与出路(2)

中国软实力提升:问题与出路(2)

二、提升我国软实力的基本方略

(一)进一步提升社会主义价值理念的感召力,夯实国家软实力之根本。虽然西方国家凭借数百年来积累的各方面优势和对话语权的垄断,使“西强我弱”的总体格局一时难以改变,但我们有自己长远而根本的价值优势。人民民主、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社会和谐等社会主义价值理念,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当前的关键是要结合时代精神,赋予这些美好价值理念以鲜活的生命力和具体生动的现实内涵,使之具体落实到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惠及社会各个阶层、各类人群,让人们深切体会到这些价值理念的魅力,从而心悦诚服并笃信不疑。

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利益高度分化,社会思潮空前活跃。我们亟须加强主流思想文化价值的构建,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价值理念的现实引领和人心整合作用,提高国家的思想领导力、理论创新力、价值感召力。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阐释中国梦,这些都为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社会主义价值理念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夯实国民信仰基础,最大限度地增进不同社会成员在一些基本问题上的共识;通过赋予中国梦以鲜活的政治、经济、社会内涵,不断提升中国梦的吸引力、感染力;通过体制机制的自我完善和制度创新提高价值理念的感召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体现出优越性;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发展中切实捍卫公平正义,力求实现共同富裕,在不断完善中国道路的过程中昭示富有感召力的发展理念。

与此同时,还要提高对外政策在国际社会的道义感召力,增强我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要在国际舞台上努力捍卫平等正义原则,阐明中国梦是和谐之梦、和平之梦、发展之梦,阐明中国梦对世界的正面意义,以消除国际社会对我国崛起的疑虑,树立我国“兼济天下”、可亲可敬的大国形象。

(二)努力构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切实增强国际话语权。构建我们自己的话语体系,前提是要打破对西方的迷信,树立高度的理论自信和话语自信。借鉴吸收西方思想无疑是必要的,但必须养成独立思考和平等对话的态度。对当代西方种种新潮异说不能趋之若鹜,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理论鉴别力,不被所谓“时尚”话语蒙蔽心智。

我们应立足当代中国现实构建话语体系。当前,中国道路的丰富实践已让我们的理论研究和话语表述捉襟见肘,广大理论工作者应尽快摆脱盲目照搬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的语词、概念、逻辑来分析中国现状的状态,坚持立足基本国情,敏锐把握时代特征,推动话语创新,切实承担起用中国话语解释中国乃至世界的责任。

我们还应立足自身精神文化传统构建话语体系。话语体系构建不是无源之水,必须有所凭藉。毛泽东说过:“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才是我们应持的态度。在传统社会中,我们形成了诸如天下为公、民惟邦本、修齐治平、仁政德政、选贤与能等立足自身文化基因的话语,至今仍不失熠熠光彩。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我们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这是在新形势下构建话语体系的理论基点。我们应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充分尊重自身精神文化传统,探索传统话语与革命、建设、改革话语的融合交汇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精神推进理论话语体系创新。

(三)深化文化走出去的战略内涵,不断提高中国文化的辐射力影响力。近年来我们在文化走出去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现在应乘势而上,努力让中国文化在海外发挥深入持久的影响。作为文明古国,中国积淀了深厚的文化资源。要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就不能使外国人停留在对中国文化表象的猎奇式偏好,而要向其展示中国文化中具有普遍意义、反映时代精神的核心理念,使其了解中国文化的深层次精神内涵,充分展示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厚重底蕴以及当代中国的生机活力,为国际社会认知中国提供新的视角。

应把影视、图书、音乐、动漫等作为文化走出去的重点,在这些作品中巧妙地体现中国文化内涵,推动其进入境外主流社会和人群。在此过程中应坚持高雅文化和流行文化并重,但无论雅俗,都应坚持内容为王,突出文化艺术品位和价值基准,依靠精神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打动人、感染人。既要积极抢占海外市场,又要反对票房、收视率、码洋至上,反对歪曲历史、嘲弄经典、哗众取宠,使文学艺术作品始终能够弘扬我国主流价值、展示大国形象。影视文学音乐创作者应多修炼内功,努力创造出思想健康、内容感人、旋律优美、艺术性强的传世经典,以作品本身的高质量高品位确保文化走出去。应发挥好语言在文化传播中的基础性作用,搞好对外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教学与传播,进一步办好孔子学院等机构,使之从简单的表层文化符号传递过渡到深层精神文化理念的推广。还应大力开展公共外交和跨文化交流,有意识地借助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民间学术文化艺术机构的力量,通过更紧密更深层的国际学术文化交流与合作,积极培养西方本土的中国文化研究者、宣介者。

(四)大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尽快改变“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我们要把提升传播的思想价值内涵和吸引力感染力摆在首要位置,在加强现代传播技术手段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国际传播的思想力建设,重点解决好“传播什么、如何传播”的问题。主流新闻媒体应注重新闻报道内容和视角的原创性和独特性,主动设置议题,先声夺人,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力求在重大国际事件和国际新闻上体现中国视角、发出中国声音,防止不假思索地充当“二传手”,跌入所谓“价值中立”的陷阱,不自觉地传播了西方价值立场。要树立立体国际传播意识,拓宽传播视域和渠道,由传统单一的新闻传播向包括多种传播业态的“全媒体”传播转变。在此过程中,应注意整合现有不同种类的国际传播资源,加强科学论证和绩效评估,避免重复建设和市场同质化现象,努力实现各类传播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我们还要顺应当前传播技术日新月异、传播手段不断翻新的形势,在战略布局上更加突出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地位和作用,努力提高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国际传播能力,提高本土互联网平台等新兴媒体在海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从而更有效地打破西方的信息垄断。应根据网络时代的传播特点改进国际舆论引导,对国际社会各种误解、歪曲中国的言论及时予以回应,积极抢占国际网络舆论制高点。同时,还要重视研究国际传播艺术,大力改进文风,消除说教灌输,考虑不同意识形态、文化背景等因素,适度推进本土化战略,努力增强国际传播的针对性、有效性,提高中国主流媒体的公信力、权威性,使之成为国外民众普遍重视和信赖的信息源。

(五)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注重敦风化俗,展示文明中国形象。公民素养与社会风尚如何,直接关系国家形象与软实力。我们应通过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切实提高公民文明素养,使国家软实力具备坚实的基础。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倡导修身自律、文明守法,使我们的国民具备与大国风范相匹配的文明与教养、大气与担当,实现“礼义之邦”的回归。

与此同时,还要下大力气整饬社会风尚,努力铲除拜金主义、奢靡浪费、享乐主义等不正之风滋生的土壤,破除喧嚣浮躁、功利媚俗的社会心理基础,推动社会风俗回归淳朴厚重。人总是需要有一些神圣、超越的情怀的,一旦彻底功利化、世俗化,很难得到世人的敬重。要谨防市场的逻辑从经济领域扩张到政治、社会、文化等一切领域,吞噬人世间一切美好情怀。古人说:“放于利而行,多怨。”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精致的利己主义、庸俗的消费主义和功利的实用主义,防止陷入精神虚无的泥潭。当今时代,有必要重温中国自古“义利之辨”传统和古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教诲,以激发超越情怀,使公民的价值坐标不在世俗化社会中迷失方向,使社会的良风美俗不在市场化浪潮中枯萎凋零。我们决不能因为前行得太远而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也不能因为前行得太快而使灵魂跟不上自己的脚步。

(六)努力办好自己的事情以消弭噪音杂音,为软实力提升营造良好环境。我国在短短几十年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数百年才走完的历程,西方发达国家在数百年的发展进程中渐次暴露出来的问题,也难免在短短数十年间以相对集中、猛烈的方式显现于我国社会。我们的公民和媒体要以尽可能客观公正、包容理性的心态看待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防止极端化、情绪化的舆论瓦解社会共识。与此同时,要认识到敌对势力遏制我国软硬实力提升、阻碍我国和平发展的心态和行为将是长期的,对西方的抹黑、中伤要有理有力有节地予以针锋相对的批驳。

打铁还需自身硬。要从根本上挫败西方遏制中国的图谋,切实提升国家软实力,归根结底还要靠“练好内功”,办好我们自己的事情。正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我们固然不能奢望毕其功于一役,但也决不应以“成长的烦恼”之类的托辞作为忽视问题、消极无为、敷衍塞责、文过饰非的借口,而是必须迎难而上,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积极回应民众期待和利益诉求,以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毫不妥协的斗争态度和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昭示世界。我们要注意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优势、理论优势、制度优势同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严格加以区别,既不因道路、理论和制度优势而对具体问题视而不见,又不因这样那样的具体问题动摇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总之,正如马克思所说:“光是思想力求成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我们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道路,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进一步深化全面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大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缩小贫富差距,努力让社会充满生机活力,使中国梦焕发出强大的精神感召光芒,为国家软实力的提升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