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不能把群众当道具

湖南:不能把群众当道具

领导干部走访困难户或到基层调研时拍照摄像,在不少地方已经成为惯例。但河北沧州市中捷产业园区的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吕振华,却把这样的照片和镜头,看作是形式主义的东西。有一次,吕振华去访问一个卧病在床的特困群众时,随行人员刚举起相机便赶紧制止:“不能把群众当道具!”(7月11日《人民日报》)

表面上看,领导慰问群众过程中拍张照片,录一下像,没有弄虚作假,不违背新闻的真实性。但仔细想一想,就不难发现,这些照片和镜头上的主角,不是群众而是领导;这些作品公开宣传的目的和作用,也是领导的政绩和形象。

类似把群众当道具的事情,现实生活中并不鲜见。有的开工仪式或庆典活动,从工地上抽调来农民工,让他们穿上崭新的却是临时的工作服,一排排站在烈日下;还有的让中小学生敲锣打鼓,列队欢迎;遇上上级领导下基层调查,有的地方官员总喜欢提前安排“做道具”的群众,甚至连出场者穿什么样的衣服,坐什么样的位置,提什么样的问题,露什么样的笑脸都绞尽脑汁。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但一些人虽然嘴上说群众是英雄,但心里却老是把自己当英雄。在这些人眼里,群众就是供自己指挥的“兵”,是陪衬自己的“道具”。

心里装着群众的人,必然得到群众的拥护;真心尊重群众的人,必然受到群众的欢迎。吕振华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但当地的群众却都舍不得他走。为此,河北省委决定破格提拔吕振华为副厅级,让其在任上多干三年,并号召全省干部群众向他学习。

很多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就潜伏在“把群众当道具”的活动中。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妨从放低身段入手。领导干部只有自觉回归到“公仆”的位置,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