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全覆盖”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建立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机制为主抓手,融大众化理论于群众的各项工作之中,通过分包联系,形成自上而下“干部人人有责、群众户户受益” 的双向互动联系网络,采取“人对人、面对面”的方式深入实际、关注现实,实现党的理论主张、方针政策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无缝对接。 2012年,在威海市半年和年终群众满意度调查中,荣成市总体满意度分别达到96.6%、96.8%,列各市区首位。
(一)创新教育管理模式,提升干部服务群众能力,筑牢“两个全覆盖”工作基础
近年来,荣成市始终把“强素质、转作风、增本领”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根本任务,常抓不懈,常抓常新。自2012年启动“诚信建设年”活动开始,今年又进一步巩固成效、深化内涵,开展“诚信建设创新年”活动,以弘扬正气、转变作风为目标,采取教育培训、活动引导、典型引路等多种形式,加强机关干部教育管理,增强其思想先进性和社会责任感,筑牢执政为民的意识和根基。
1、注重教育,在学中“悟”。一是依托主题活动集中教育。二是利用网络普及教育。三是强化专题培训重点教育。四是整顿机关作风强化教育。
2、注重实践,在干中“炼”。一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上锻炼。二是在志愿服务行动中锤炼。三是在工作一线上磨练。
3、注重激励,用典型“引”。
(二)多措并举,扎实推进,确保“两个全覆盖”工作落到实处
1、强化组织领导。一是健全领导体系,建立由市级领导、镇街和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的组织领导体系,镇街驻片班子成员、包村干部及部门分管负责人、包户干部组成的推进落实体系,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四个纪检组组成的督导考核体系,形成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合力。二是广泛宣传发动,召开全市动员大会,下发《关于全面启动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入户走访工作的通知》,并通过活动专刊、报纸、广播电视、政府门户网站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对“两个全覆盖”工作进行全面宣传报道。三是进行专题培训,成立市级群众工作宣讲团,各单位根据需要自行安排访前培训,通过发放资料、专家授课、模拟演练等形式,对包户干部进行民生政策、社会热点专题培训,确保能够准确答复群众提出的问题。
2、明确责任分工。将全市22个镇街、84个市直部门、26个上级驻荣单位、35个“三区”直属部门和4863名机关干部、2616名农村两委干部、951个村居、24.7万户居民,全部纳入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按照“划片包干、按人定户”原则划分责任网格。每个镇街责任网格由一名市级领导分包联系,并带头联系村和联系户;农村由各镇街以村庄为单元、城区由相关街道以小区(楼栋)或街巷为单元,划分为若干责任网格,由市主题办统筹安排部门单位会同各镇街分包联系。
3、界定工作职责。一是了解民情,摸清基层基本情况,了解群众在增加收入、城乡建设、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环境保护、文化生活、困难救助、社会治安和干部作风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宣传政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工作部署,特别是百姓切身利益有关的民生实事进行宣传,使群众能够知晓政策、懂得政策、用好政策。三是便民服务,立足部门职责,在思想引导、信息传递、问题咨询、事务代办等方面,为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服务。四是社会管理,协助村居和企业搞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突发事件应急预警,以及重要节日和重大活动期间的防火、防汛等任务。五是服务发展,积极为村居发展集体经济、培植富民产业等出谋划策,在行政审批、信贷融资、招商引资等方面搞好服务。
4、健全走访机制。把建立健全领导有力、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作为“两个全覆盖”长效运行的重要保障。
话约访等形式,确保不漏访。二是合理安排走访时间。采取错时走访法,白天重点走访年龄偏大的居民,晚上走访外出工作的居民,有效提升走访效率;对暂时不在家的居民,根据其作息时间进行多次走访,确保应访尽访、不空访。三是准确运用走访语言。以微笑入户为起点,用规范性语言答复群众疑问,避免言语随意,禁止随便表态;用理解性语言体恤群众疾苦,避免言语情绪化,禁用硬、冷、横的谈话方式;用家常式语言知民意,避免给群众造成自我封闭和对抗情绪,杜绝程式化的话语方式,确保走访得民心。四是端正走访态度。克服畏难发愁心理,将群众看成自己的亲人,把走访当成走亲访友,带着诚心访;克服消极应付心理,将群众反映的问题“带上来”,准确答复、积极解决、及时反馈,带着问题访;克服漂浮被动心理,铺下身子、放下架子,将政策讲明讲透讲实,带着责任访,确保走访不搞形式、走过场。
(三)丰富活动载体,搭建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巩固检验“两个全覆盖”工作成效
1、健全便民服务的网络载体。
2、探索致富群众的实践载体。
3、完善民生改善的制度载体。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