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8岁的严大平,手上和肩上结满厚茧。如今,这个曾像铁榔头一样结实的山里汉,躺在武汉一家医院的病床上。今年6月确诊的垂体瘤晚期已把他折磨得不成人形,双目几近失明。他看不清东西,但耳边不时回响起他最爱唱的两首歌。他爱唱《唱支山歌给党听》,这让他牢记党员的责任和使命,从不懈怠;他爱唱《好日子》,希望三合村走出贫困,村民都过上好日子。
今年“七一”前一天,在王义贞镇卫生院病房里,许多村民来探望。严大平从昏迷中清醒了,他说:“明天是党的生日,我不能带着新党员宣誓了,就唱一支《唱支山歌给党听》吧!”他流着泪唱,大家都流着泪跟着他唱。唱完了,严大平对妻子说:万一我不行了,不要给组织添麻烦。把我埋在村头的岗地上,我活着没能让三合村富起来,死后要看着大家过上好日子。步行几公里来探病的七旬老人周春华哭了:“我宁可把我的寿让给严书记,三合村离不开你!”
“韧书记”不服输,越是艰难越向前
湖北省安陆市三合村地处三市交界,闭塞偏僻。1500多亩薄地,过去基本靠天收。
恶劣的自然条件卡住了村子发展的脖子。过去村集体实业为零,连水、电、路都没保障。
1995年,村委会主任离职,严大平被推选接任。2002年,村里负债60万元,原村支书干不下去,他又被推选为村支书。2005年又一位村委会主任离职,他再次被推选兼任村委会主任。人们说:“每逢困难的时候,总是严大平上,没有他这个村恐怕早垮了!”
王家河每年雨季都威胁村里的庄稼,成为村民心腹之患。要振人气,必先治水。一次大暴雨,严大平冲到河边观察洪水到底怎样捣乱,只见洪水在山崖逼迫下,像一堵墙一样压了下来。
一阵急流差点把他卷走,这次实地冒险让他明白了:要保农田,必须把山崖砍掉。
工程需投劳力2.2万个、挖掘土石8万立方米、工期4个月,有人赞同,有人摇头,还有人觉得根本不可能。严大平和党支部一班人横下一条心:“不怕洪水大,就怕胆量小;不怕石头硬,就怕心头软!”2005年冬工程开工,200多人齐上阵。一次,推土机陷进河沟,严大平第一个跳到冰冷的水里,和村民们肩扛绳拉,把推土机拖上坡。次年雨季前工程顺利完成,洪水被驯服。
“闯书记”爱“磨事”,千辛万苦铺富路
基层认干不认说。严大平闲不住,被称为“磨事佬”,他总在琢磨村里的事,一件接一件,苦干也巧干。
治住了水,还要用水来造福。严大平带着党员、干部实地考察,一个建水库、养殖和灌溉三结合的规划逐渐清晰。通过市场化运作,养殖权对外招标,免交一定租赁费,条件是建好水库,保证灌溉。这样旱涝保收,村民把传统的低值旱作物改为水稻等高产高值作物,每亩纯收入由300元增加到600元。水库鱼鸭立体养殖,全村年养鸭3万只,人均年增收400元。
灌溉不愁了,但也时常发生用水纠纷。严大平一班人提出由村里统一供水,此项改革使每亩灌溉成本由80元降到28元。他还在村里组建病虫害防治队,配备12台喷雾器。两天内可把全村庄稼喷一遍药,每亩成本降低15元。统一供水、灭虫、供种等生产服务,大幅降低成本,相当于人均每年增收147元。
三合村逐渐走出贫困的泥沼,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村民人均纯收入由2002年的1000多元增长到去年的4200元,贫困户从20%降到6%。
“憨书记”常“吃亏”,总念群众冷和暖
“我是党员,又是村干部,凡事要先考虑群众!”严大平这样要求自己。
村民杨自菊的两个儿子都是智障人,生活困难。10多年来,严大平一直全力帮扶。有一次大儿子犯病将母亲打了一顿,老人只身跑到武汉躲避,流浪街头。严大平得知后,专程将其接回,嘱咐周围邻居关照好老人。
每年腊月二十四,严大平的爱人孙传娇都要准备好肉、米等年货,严大平要去看望村里的孤老朱子安,陪老人过小年,十多年从未间断。
严大平家有17亩地,每年卖粮的钱,差不多全花在10多个孤寡老人和智障村民身上。村民们说:严大平总是想着别人,他像一团火,走到哪里就把温暖送到哪里。
6年前他家的土坯房已成危房,墙壁靠木杠撑着。妻子说:“孩子大了,房子该修了!”严大平总说:“我是村干部,得先想着群众。住得差点不要紧,忍一忍就过去了!”现在村里多数人住上了楼房,他家的房子岌岌可危。
镇里每年给村干部发补贴3600元,三合村底子薄,他就先尽着老党员、老干部,缺口自己担。过去10年,他有4年没拿一分钱补贴,有3年一共才拿了500元。“人不能总想钱,为群众做事,群众记在心上,比钱好。”他为村里各项建设事业垫付了约6万元,自己孩子上学时却向亲友借了4万多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