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宣讲员周邦园

平民宣讲员周邦园

25年如一日,他用群众的语言、基层的实际来“翻译”党的理论、“解释”党的方针政策,让群众易于认同和接受。他撰写专题讲稿500多万字,听众人数达180多万人次。他被确诊为鼻咽癌中晚期,但并没有停下追求真理的脚步。

他就是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典型、江西瑞金市委党校高级讲师周邦园。

“只要我还活着,我就决不离开这神圣的讲台,决不离开我最钟爱的理论传播事业。”江西瑞金市委党校高级讲师周邦园25年如一日,始终把宣讲传播党的理论作为高于生命、高于一切的事业……

讲群众听得懂的大实话

“周老师宣讲没有说教味,是跟我们平等交流,我们欢迎这样的平民宣讲员”

周邦园说,把理论说得越玄奥、越高深莫测,越不是基层理论教员有水平的表现,用群众的语言、大众的视野、社会的需求、基层的实际来“翻译”理论、“解释”时政,让群众喜闻乐见,易于认同和接受,这才是基层理论教员的真本事!

为当好人民群众的“政治翻译”,周邦园摸索出了一套“大政方针本地化,主流理论大众化,严肃课题通俗化,说事析理多样化”的宣讲模式,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宣讲艺术和风格。

为了增强理论宣讲的感染力、吸引力、渗透力,周邦园还想方设法把深奥的理论编成让人们易记易懂的民谣、快板、顺口溜。所以他的课堂常常爆满,有时过道上也站满了前来听课的干部群众。听过周邦园讲课的村民说,“周老师宣讲没有说教味,是与我们平等交流,我们欢迎这样的平民宣讲员!”

周邦园在政策宣讲中从不回避矛盾,从不躲闪问题,而是“迎着焦点走,对着矛盾上”。在科学发展观巡回宣讲中,他从瑞金市百姓身边的绵江河遭受污染,谈到北京“沙尘暴”和太湖“蓝藻事件”,从工业园引资拒绝污染企业,讲到瑞金“生态立市”战略出台实施,用“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解释生态文明,用“发展是硬道理,硬发展没道理”阐述科学发展等,将科学发展观的种子悄然播到了群众心里。

这些年来,他撰写专题讲稿500多万字,涉及党建、经济、社会、文化多领域,在各级报刊发表文章220多篇,获国家级奖励5篇,省级奖励12篇,作理论宣讲2100多场,听众人数达180多万人次,多次被评为优秀理论教员,去年他获得了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典型的殊荣。

学习和宣讲成为生活方式

术后刚醒,他对妻子说“你拿笔和纸来,帮我记一些宣讲上的心得和体会”

周邦园是党校图书室的常客,同时他还自费订阅了十几种学习刊物,经常到各类书店购买书籍。到过他家里的人,无不惊叹,房小书多。50多平方米的小小套房,几个塞得满满的大书架占据了2/3的空间。  

无论走到哪里,他总带着一个鼓鼓的书包。包里装着一个笔记本、两支钢笔和大量资料。这是为随时作笔记、写讲稿而准备的。2006年7月,瑞金市委作出了建设赣南东部和赣闽边际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决策。为了宣讲好这一课题,周邦园设计印发了8000多份问卷调查表,先后深入80多个乡村、企业,走访干部群众近千人,并远赴厦门等地专题考察,前后历时2个多月,调查笔记10余本,最后形成了3万多字的专题报告。正是基于调研深入、观点鲜明,周邦园的讲课深受欢迎,讲稿也往往成为理论精品。

2001年7月9日,已连续1个月在全市17个乡镇、企业、社区上课的周邦园,因过度劳累突然倒在宣讲台上。经送往医院抢救,发现他已是鼻咽癌中晚期。然而,面对癌症,他没有停下探索理论、追求真理的脚步。2002年初,周邦园前往广东接受治疗,手术后从麻醉中醒来,他对在旁边陪护的妻子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拿笔和纸来,帮我记一些宣讲上的心得和体会……”3个月后,他还未完全康复就急着要求返家,因为他还惦记着那些未完成的理论宣讲。按规定他可以办理病退,但是耐不住“寂寞”的他,静养1个月不到就再次强烈要求重返讲台。因为拗不过他,学校不得不安排他边治病边宣讲。从此,在他的生命中又多了两件不可或缺的“宝物”:一个用来携带中药的茶杯和一张长年在瑞金人民医院挂号的“家庭病床”。他成了瑞金人民医院住院时间最长的“特殊病人”。

周邦园笑着告诉记者,“我身处基层社会,微不足道,但改革中有思考不完的问题,写不完的文章。我只要身上还有些热力就闲不下来,想做些对社会、对自身有益的事。”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