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与东非斯瓦希里文化的交流

中华文化与东非斯瓦希里文化的交流

  斯瓦希里文化是一种具有“世界性色彩”的文化,是借助了古代横跨印度洋的亚非地区贸易力量的推动,在逐渐融合古代非洲黑人文化、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中国文化之多种要素的基础上,由来自非洲大陆本土的黑人居民与来自阿拉伯、波斯、印度等地区的移民,在东非沿岸地区通过长期的共同生活,相互影响,相互融合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混合型的“亚非文化”。它以海上贸易为载体,以宗教信仰为纽带,以思想、文化、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交融为内容,是一种多元交织的、开放型的文化。

14feb5e17146135185e615

在肯尼亚曼达岛发现的中国明代钱币

肯尼亚海岸出土的中国陶器

斯瓦希里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地域范围十分广阔,它大致上沿东非海岸由北而南纵向延伸有数千公里。其北部之界限,起于今日之索马里的摩加迪沙,中部经肯尼亚、坦桑尼亚沿海一带,向南一直抵达赤道以南之莫桑比克的索拉法,及马达加斯加岛的北部。从横向来看,这一文化由沿海一带逐渐渗透到东非内陆地区数百公里到上千公里不等,远处一直抵达刚果盆地和津巴布韦地区。斯瓦希里文化大体上形成于公元7、8世纪左右,公元12~18世纪臻于繁荣,近代以后由于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而逐渐衰落。非洲国家获得独立后,它重获新生,直到今日,这一文化依然是东非沿岸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有着巨大生命活力的本土文化主体,在索马里、莫桑比克、赞比亚、马达加斯加、科莫罗、乌干达、布隆迪、卢旺达等国,也有一定的影响。

古代中国,将东南亚一带称之为“南洋”,将印度洋沿岸称之为“西洋”,后来又一度将日本称之为“东洋”,这东西南北之划定,自然是以当时之中国人看世界的角度和方式来确定的。与“西洋”文明组成部分的东非斯瓦希里文化的交往,是中国古代自唐宋以后对外交往的重要内容。但中国与非洲国家的联系交往开始于更早的秦汉时期。据载,自秦汉王朝起,经由西域之大夏国和波斯高原之安息王朝,古代中国与非洲的埃及、努比亚、阿克苏姆诸文明间,有了断若游丝般的间接往来。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