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群众“隐身” 干部要“在线”

湖南:群众“隐身” 干部要“在线”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一些地方问题不少、反映上来的意见却不多,一些领导干部感慨“听不到意见”了。事实上,听不到意见,并不是百姓没意见,只是他们“隐身”了。(7月19日《人民日报》)

群众有意见,却不想表达意见,“隐身”了,这样的现象值得警觉。

百姓为何“隐身”,原因无非几个层面。第一是“无门论”,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能够向领导干部提出意见的渠道少之又少,不少人吃了“闭门羹”,有的群众甚至不知道政府的门朝哪边开,这些群众其实是“被隐身”了。第二是“无用论”,提意见、表达诉求,无非是为了解决问题,可意见提出了,却往往泥牛入海,谁还会再费时费力提意见?久而久之,群众也就没了耐心,主动“隐身”。第三是“无胆论”,有的领导干部反感公开批评,很难听到真意见,也很难听进真意见。群众提意见往往被贴上“刁民”的标签,一来二去,谁还敢提这个意见?这样的群众不只是“隐身”,而是“掉线”了。

当百姓“隐身”时,党员干部不但要全天候“在线”,更要主动到群众中去,主动寻找问题,听取意见。发一张征求意见表,喊几句官话、套话,不可能让群众讲真话、吐真情,也很难征求到有价值有意义的意见建议。只有真正放下身段,贴近基层,深入到老百姓中去,体验他们的生活,倾听他们的声音,才能取得解决问题的“真经”。

要实现党群、干群关系的水乳交融,一方面要对少数心中无群众的干部和干部行为保持“零容忍”,用真心实意赢得群众的信任,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对群众进行引导,培养其参政议政的民主意识,为国家的和谐发展进言献策,让群众真正把“国”当“家”。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