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8小时工作制”理解的大相径庭,生动地诠释了“是脑袋决定屁股、还是屁股决定脑袋”的道理。由于公务员和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和地位不同,对事物的理解和自设的底线便大不相同。现实中,“8小时”成了公务员的“上限”,却成了很多普通劳动者的“下限”,个中况味,一言难尽。
所谓“8小时工作制”,原来只是个传说。其实何止是在中国呢,据媒体报道,“八小时工作制”正在全球“消亡”:五天工作、每天八小时的工作制,越来越成为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超负荷工作可以说是目前各国上班族普遍生活状态的缩影。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最新调查显示,英国81%的专业人士每周工作40小时以上,32%工作超过50小时,10%超过60小时。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风景这边独好”,怪不得很多人都感叹“当中国公务员”才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
针对公众对公务员工作时间的质疑,北京大学的行政法专家王锡锌教授认为,国家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公务员具体的工作时间,机关的办公时间需要考虑以下两个因素:一是各部门之间的协调统一,不能因为一个部门提前下班而影响到其他部门的工作;二是机关的办公时间要与当地的民众的需求相符合,不能说民众还有很多事没办完就要下班。前一个因素属于政府机关的“内部管理”,我们无从置喙;而第二个因素则理应成为各地政府机关首要考虑的问题政府机关是为老百姓服务的,如果其办公时间不断缩水无法满足民众的需求,还要他们有什么用呢?理虽如此,恐怕在当前社会语境下,我们也无法质问为何公务员不干够8小时,正如我们不敢按照公务员的标准跟老板商量“一天工作6小时行不行”一样。
“8小时工作制”原来只是个传说,公务员和普通劳动者都与其渐行渐远,正走向两个相反的极端。“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40小时”这样的模糊规定,是否该进一步予以明确解释?公务员与普通劳动者的“背道而驰”,是否也到了该坚决矫正的的时候了呢?一些地方政府的工作人员不仅认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还巧舌如簧为自己开脱责任,更让人想不通。也许,正是源于认识不到位和管理不到位,才造成了目前一些地方公务员千方百计“偷懒”的怪现状。某些政府机关和工作人员对工作敷衍塞责、应付差事的作风,真该改改了。
【启示与思考】
进入炎热的夏季之后,政府机关为了适应气温变化,一般都会调整作息时间,通过避开高温时段,一来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二来体现了政府对公务员们的关心与爱护,应该说这种做法是可行的,也是能够得到老百姓理解的。
然而,武汉市在调整公务员作息时间时,有两个做法受到民间质疑,引发民众不满,其一,擅自缩短工作时间,将原来的每天8小时调整为每天6小时。根据《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规定:高温天气期间,用人单位应当适当增加高温工作环境下劳动者的休息时间和减轻劳动强度。应该说,适当调整城管队员等室外工作人员的作息时间,并不算违规。但武汉的做法已超出了正常的“避暑”:首先,作息时间调整的覆盖范围过大,许多部门的公务员都在有空调房内工作,高温工作对他们并无影响;其次,公众担心,缩水的工作时间会否带来缩水的公共服务,进而造成市民日常办事的不便。由此,人们看到的是有些政府部门对自身“照料”的无微不至,甚至存在高温权益滥用的嫌疑。这是不是一种脱离群众的不良风气?
其二,如此作息时间只能公务员们独自享受,而同一栋大楼内的保洁与保安却被人为排除在外,依旧执行每天8小时工作制。公务员高高在上,吹着电扇空调,6个小时之后即可回家,而保洁、保安却还要在高温中坚守岗位8个小时,上班时间比公务员时间长,工作环境比公务员恶劣,而工资待遇却比公务员低,保洁与保安犹如抱养的孩子。我们常说任何人只有岗位不同,没有贵贱之分,可武汉市将一碗水端偏了竟然还理直气壮,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政府的公信力就这样被某些领导弱化了、透支了。
作为政府部门,本来就应该处处为百姓考虑,为百姓服务,让百姓办事更便利、更放心、更满意,一味站在政府角度考虑问题,恐怕只会助长自身的特权思维。唯有真正走群众路线,想群众所想,实实在在为群众解决问题,获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让公务员代表一种“正能量”,恐怕才是真正对公务员的关怀。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