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冠群:俄罗斯对中国海洋地缘战略的影响 (4)

李冠群:俄罗斯对中国海洋地缘战略的影响 (4)

四、中俄两国海洋协作前景

中俄之间在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的海权关系框架应是配合与协作。中国在发展海权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与俄罗斯开展协作:

第一,在巩固欧亚安全方面展开协作。巩固欧亚安全是中国海洋安全战略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只有实现陆上安全才能保障国家集中力量推进海洋战略。中俄边界问题的解决,消除了两国关系中的障碍和隐患,为中国国内的建设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进一步发展中俄友好与战略协作对于其维护陆上安全具有关键的作用。此外,中国还可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下与俄开展合作,共同打击“三股势力”,维护中亚地区安全和稳定,从而保障中国的陆上安全。

第二,在海军武器贸易合作方面展开展协作。20世纪50年代,中国曾经大量仿制苏式武器,并在此基础上自主研发各式新型武器,建立了全面的军事工业体系。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向中国出口了包括苏-27、苏-30、S-300型防空导弹、基洛级潜艇、现代级导弹驱逐舰等在内的大批先进武器,扭转了中国在七八十年代武器装备水平大幅落后于世界主要国家的被动局面,为中国进一步提高武器装备水平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中国对俄(苏)式武器并不陌生,这一点从改造前苏联制造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平台上就可以看出。俄罗斯北方舰队中与“瓦良格”号同级别的姊妹舰“库兹涅佐夫元帅”号航空母舰采用的动力装置为四台TV-12-4型蒸汽轮机,总功率20万马力,设计航速超过30节,型号与“现代级”导弹驱逐舰的动力装置相同。这些有利条件对中国航母的研发与尽早服役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应该看到,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进口俄式武器与其先进技术对中国实现国防现代化的意义是不容忽视的。同时,中国的军火需求对俄罗斯军工企业也是一个巨大的诱惑,为了赢得庞大的中国军火市场,“俄罗斯必须找到与中国合作的新形式”。

第三,在未来北极航线等事务方面开展合作。随着全球温度的逐渐升高,北极冰盖开始大面积融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北极西北航线的全面开通已经只是个时间问题了。在所有北极国家中,俄罗斯控制的北极海域面积最广,其沿岸航线也最长,尤其是对北极西北航线的控制几乎是“垄断性的”,通过与俄罗斯的双边合作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解决北极西北航线的通行安全问题。北极西北航线较中欧传统航线缩短6000—8000公里,在能源价格高企的今天,这必然可以为中国的商船队节省大量的运输费用和时间,大幅提高中国产品的竞争力。此外,相对于传统中欧航线而言,北极西北航线相对安全许多,因为“运输途中最大的威胁只是冰块,而不是海盗”。

从俄罗斯的全球安全战略角度来看,北冰洋解冻所造成的俄北部沿岸地带地貌特点的改变将会导致在苏联解体之后失去了东欧、高加索、中亚等“世界岛—心脏地带”关键组成部分的俄罗斯最终会失去其最后一个可以阻挡“海上力量”入侵的天然屏障,长久以来赖以生存的地缘环境已经开始产生巨大的不利于自己的变化。选择与自己没有北极领海纠纷、且迫切需要介入北极事务以维护自身利益的中国进行合作,对于减少在争夺北极海域所有权问题上的阻力和巩固中俄友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十分有利的。

第四,在保障海上交通线安全等方面开展合作。中国海军护航编队于2008年12月26日从三亚出发赴亚丁湾首次执行护航任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是中国海军第一次远赴印度洋维护自己国家的海外利益。虽然亚丁湾及索马里海域有超过28个国家的护航编队共约50艘舰艇,但由于海域面积超过50万平方公里,且没有统一的协调和指挥机构,各国护航编队各自为战、无法形成高效的配合,影响了打击海盗的效率。在此情况下, 2009年9月10日中国海军护航编队的“舟山”号导弹护卫舰与俄罗斯海军护航编队的“特里布茨海军上将”号大型反潜舰一同执行了首次亚丁湾海域中外联合护航任务。这一行为有助于进一步促进中俄两国建立海上互信、共同抵御海上恐怖主义的合作机制,深化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第五,在打破美国亚太棋局方面开展协作。普京第三次就任俄罗斯总统后,亚太战略将成为俄对外政策的重点。在俄罗斯看来,中国积极地发展海上力量而不是陆军对其是有利的,这清楚地表明中国在中短期内不会向北方扩张。俄地缘政治学家杜金认为,在目前历史阶段,北京与莫斯科的所谓“地缘政治互补性”极其微弱。俄罗斯迫切希望与中国的地区竞争对手——日本、印度、中亚国家在地缘政治方面接近,因为它们与我们有明显的“地缘政治互补性”。这些矛盾只有在一种情况下才能解决,即中国选择“向南突破”作为主要地缘政治发展方向。由于这个战略丝毫不会涉及莫斯科的利益,所以中国向海洋突破是使其成为俄罗斯真正的伙伴与盟友的唯一途径。此外,太平洋上被美国控制的“三大岛链”不仅封锁住中国的出海口,也同样威胁到俄罗斯的国家安全。因此,中俄在太平洋地区开展海上协作是双赢的选择。

第六,在联合海上演习方面开展协作。中俄两国共同进行海上联合军事演习是两国海上相互配合与协作的重要内容,不仅促进两国各自海权的发展,还能扩大两国在世界海洋上的战略影响力。2005年8月下旬两国举行了代号为“友谊-2005”的大规模海上联合军事演,这是中俄军队首次海上联合军事演习。在演习中中俄双方都出动了大批先进武器,演习总兵力达一万人,其中俄方投入兵力超过2000人。2012年4月22日至27日中俄在黄海海域举行了两国之间历史上规模最大海上联合军事演习,演习的课题是“海上联合防御和保交作战”,按照作战筹划、实兵演习、海上阅兵和交流研讨四个阶段组织。俄罗斯学者安东诺夫和亚夫林夫斯基认为,虽然“演习不针对第三方,但在美国‘重返亚太’以及中国同周边国家的矛盾因为南海岛屿争端而激化的时候,俄罗斯帮助中国展示了自己的拳头”。

综上所述,俄罗斯在中国海权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中国来说,良好的中俄关系不仅能给其提供一个稳固的后方基础,还能助其缓解严峻的海洋安全形势。从世界战略态势来看,美国凭借其强大的海上优势,推行海洋霸权主义政策,实行“由海向陆”战略,并高调“重返亚太”,同为大陆国家的中俄两国在战略问题上均承受美国的巨大压力。两国如能在海洋领域开展配合与协作,不仅能打破美国的亚太棋局,还能提高两国在国家事务中的战略影响,为亚太地区的稳定提供一个可靠的保障。

责任编辑:闫文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