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恒天然模式遭质疑

摘要:新西兰乳业巨头恒天然集团可谓流年不利,肉毒杆菌污染事件尚未平息,斯里兰卡政府日前又宣布,在恒天然奶粉中检出双氰胺。一时间,以安全标准高著称的新西兰乳业堕入多重“安全门”,面临四面楚歌境地。

新西兰乳业巨头恒天然集团可谓流年不利,肉毒杆菌污染事件尚未平息,斯里兰卡政府日前又宣布,在恒天然奶粉中检出双氰胺。一时间,以安全标准高著称的新西兰乳业堕入多重“安全门”,面临四面楚歌境地。事实上,恒天然控制了新西兰90%以上的奶源,一直被视为高品质乳品的代表,其合作社模式一直被各国推崇。但本次危机也暴露出了这种模式的弊端,一家独大成为行业系统性风险。专家建议,国内乳企应从恒天然事件中吸取教训,同时抓住机遇苦练内功,重塑国内乳品形象。

合作社模式经营

平心而论,本轮危机出现之前,控制了新西兰90%以上奶源的恒天然长期保持良好安全记录,能做到这一点相当难得。当前,不管恒天然的危机何等严重,必须看到,相关问题主要由其自身主动发现并公布,且未造成灾难性事件,这体现出其自检系统的优势。

恒天然长期保持良好安全记录,源于其独特经营模式。

恒天然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公司制企业,而是一家合作社组织。有别于大资本为王的公司制企业,合作社是中小生产者和小资本者的经济联合体,每个成员都是合作社的股东,享有相对均等的义务和权利,合作社宗旨在于服务广大成员利益,而非为大股东赚取高额利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聚沙成塔的协同效应。

相对于公司制,恒天然的合作社制有效弥补了新西兰乳业经营个体相对分散的产业弱点,以较小的代价,实现了既确保个体牧场主经营主动权,又把有限的资源集中起来,实现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经营的目的。

据悉,恒天然的乳制品工厂普遍建有高效的追溯制度和自检体系,一旦发现有哪个批次的原奶出现问题,工厂就会追溯到出问题的牧场,从而确保问题得到及早发现和控制。

由于个体牧场主是恒天然的股东,加之存在完善的质量追溯机制,这确保了个体牧场主和恒天然的根本利益一致,根除了牧场主为私利而牺牲产品质量的经济动机。而高度垄断局面,则避免了多头竞争产生的内耗和标准不一等问题。

1

(图为新西兰恒天然集团旗下的一家牧场。)

一家独大成为行业风险

恒天然作为一家超级合作社,本身已自成体系,堪称新西兰乳业的化身,这是全球乳业独一无二的现象。然而,乳品的生产特点和化学特性决定了,乳业极易遭受污染源困扰。乳业安全危机可防控,却不能根除。在此行业天然脆弱前提下,当局者若对制度过于自信,难免会招致偶发性事件的沉重打击。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