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形成了以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为党的先进性集中体现的党史文化
90多年来,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培育、锤炼和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和作风,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精神力量。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党的奋斗与先进文化相互交融的产物,党的伟大精神是先进文化在实践中的升华与结晶。这些传统和作风主要有: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概括的三大作风,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概括的“两个务必”,党的八大提出的“三坚持三反对”;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一大上强调的五个“一定要恢复和发扬”;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提出的“八个方面良好风气”,以及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四个大兴”,等等。党的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升华和发扬光大,是党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伟大的时代、伟大的事业,既呼唤伟大的精神,也造就伟大的精神。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我们党用先进文化熔铸党魂军魂,无数共产党人以先进文化为精神养料,高举爱国主义、共产主义进步旗帜,用鲜血和生命培育出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大无畏革命精神。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火热建设年代,我们党领导人民把爱国热情融入创业实践之中,在美国等西方国家严重封锁和一穷二白基础上,进行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伟大实践,培育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南京路上好八连精神等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精神。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根据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我们党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奋力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党的领导人对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作了精辟概括。比如,邓小平同志概括的“五种革命精神”,江泽民同志概括的“六十四字创业精神”、“抗洪精神”,胡锦涛同志概括的“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等,都是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实践表明,90多年党的历史上培育形成的革命精神、创业精神、时代精神,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在中国大地上闪耀出的灿烂光芒,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生动反映,是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在特定历史时期、完成特定历史任务中的生动展示,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延续,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创新发展。
党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和伟大精神,是党史文化最本质、最直接、最生动的体现。我们要大力弘扬、宣传党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和伟大精神,以此来坚定理想信念、凝聚奋斗力量、鼓舞革命斗志,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六)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形成了以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为本质特征的党史文化
党史文化究竟是什么样的文化?如前所述,党史文化属于党的文化的范畴,是党的文化的历史表达。而党的文化又是为党的奋斗目标的实现服务的,是党的性质的重要体现。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这一性质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党的文化和党史文化的性质。因此,我们可以说,从本质上讲,党史文化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对我国文化总体地位、基本风貌、科学内涵、精神实质以及价值取向的定位,作为引领我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党的文化和党史文化,不仅理应达到这些要求,而且应该做得更好。所谓民族的文化,是指多民族文化共同繁荣、平等交流、融合而成的一种多样而统一的文化;科学的文化,是以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以先进的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以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对待一切事物的文化;大众的文化,是指面向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服务人民群众的文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以及由此确定的文化发展方向和方针等,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属性,也理所当然体现了党史文化的本质特征。
在旧中国,广大劳动人民是被统治阶级,不仅在经济上受剥削、政治上受压迫,而且在文化上也没有地位和权益。正如毛泽东同志1927年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所指出的:“中国历来只是地主有文化,农民没有文化。”党自成立以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建设中华民族新文化与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统一起来,自觉承担起复兴民族文化、维护人民文化权益的使命。在民主革命时期,“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等一系列发展文化的方针政策,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提出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党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根据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胡锦涛同志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与之相适应的和谐文化的理念;随着文化建设的不断加强,党关于文化发展的任务和方针也日益丰富和明确,如“二为”方向、“三个面向”、“三个贴近”等等,都体现了我们党始终坚持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的本质要求和根本方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