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别把工作变成一场表演

上海:别把工作变成一场表演

形式主义有着非常多的表现形式,程式主义就是我们这个时代典型的形式主义

程式主义的主要特征在于其“表演性”,在于其“可视效果”和“可显示度”,但根本不解决问题

形式主义有着非常多的表现形式,我们这里所要分析的程式主义,当为我们这个时代典型的形式主义。仅举如下一些具体事例:

会议的表演色彩。现在的有些会议,可以视为一场正式的演出。从主席台上下每一个角色的位置,到会议中的每一句台词;从每一个角色出场的顺序,到举手、鼓掌等每一个环节,事先都有完整的“剧本”。现在有些秘书班子的工夫似乎全在于此。笔者参加一个团体的换届大会时注意到,组织方要求与会代表提前一个多小时到会,专门请来指挥训练与会代表唱歌、鼓掌,如何整齐划一,如何跌宕起伏,以迎接领导入场。不管什么样的层级、什么样的会议,似乎都要形成完整的“剧本”,连“主持词”都要字字成文,“同志们,下午好,我们现在开会”,“同意的请举手(稍停片刻,环视四周)”。诸如此类的表述,都是秘书班子需要考虑到的。

群众为领导工作服务。现在很多领导为了体现他们的群众工作,想出很多的方式来 “贴近”群众,给群众开讲座,让群众听戏,请群众提意见,诸如此类。但是,各式各样的活动,群众未必喜欢,也未必愿意参与,怎么办?一些领导照样有办法,层层动员,各级摊派,甚至不惜“倒贴”,请群众“填座”。这种被群众称为“为领导工作服务”的情况并不鲜见。

程式化的学习会。自从中央倡导要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之后,各级党组织都建立了各种学习制度,中心组学习会就是这样的制度之一。笔者曾应邀给一些县市级的中心组学习会做过学习辅导。在大多数情况下,组织方会事先向我索取辅导文稿,说要印发给领导。在我做完辅导报告之后,通常会有主要领导做总结性发言。如上所述,这个发言也是事先已经有了“剧本”的,称今天这个话题如何如何重要,从某教授的辅导报告中如何如何获得启示,云云。

经过排练的调研。这些年来,领导干部为体现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通常会安排下基层调研的活动。应该说,大多数的领导轻车简从,并且也不大张旗鼓,有实实在在的调研。但是,也有一些领导干部,把调研看作一种程式化的工作。笔者就曾有参加这种程式化调研会的经历。这样的调研会通常是这样:要求出席调研会的发言人先提交发言稿或发言提纲,更夸张的一种是会前还进行“彩排”,由领导的秘书或下属人员来审查各位的发言,内容、时间等都要来一次预演。然后在调研会召开之后,照例有报道称领导如何如何深入基层听取多方面意见,云云。还有一种调研会也可以视为这一类。有一年,很多主管部门都重视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有主管部门来指示,说有关领导要亲自来听一堂思政课。当时笔者为思政课教学部门的负责人。于是就被要求提供如下材料:上课老师的基本情况,所有听课学生的名单,授课的教案、教材等等,然后又有先行人员前来实地观察,如此这般。

类似的情况很多,似有领导工作常态之势。可以看到,程式主义的主要特征在于其“表演性”,在于其“可视效果”和“可显示度”。不同层级、不同领域的领导在这种程式主义面前轻松自如,风光十足。但是也非常不幸的是,程式主义在根本上脱离了活生生的社会生活,疏离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耗费了许许多多的时间和精力,也解决不了切实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程式主义与重程序、重规范不同。领导工作或者其他的管理工作需要重视程序和规范,这是现代法治主义理念的必然要求。重视程序和规范与那种程式主义的区别不少,譬如说,根据程序和规范原则、领导工作注重主体的角色定位、功能划分清晰、办事透明公开等等,而程式主义则是以追求形式的赏心悦目为目标,通过事先精心编制的“剧本”或者“彩排”,只要具有了形式美的效果,就视为领导的成功,而不管这种形式美到底能否解决什么问题,以及带来什么样的负面后果。

这种程式主义的表现,是典型的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种“知行不一、不求实效、文山会海、花拳绣腿、贪图虚名、弄虚作假”的问题,因而迫切需要在这一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好好清理、好好解决。

(作者为上海市社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教授)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