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央企的主管部门,国资委在日常考核中也应强化环境监管,对于出现污染事故的央企高管考核“一票否决”,形成有效的内部制衡机制。尤其是细化对于污染责任人的问责,出现事故不仅要罚企业,更要罚人,让央企经营层的切身利益与环境保护直接相关,而不能像现在这样即使被事后处理,也不过是公款埋单个人无责。
“环保局处罚央企”什么时候不再成新闻,这就说明环保监管体制走向正常了,安庆之后,期待更多地方能跟上。
【启示与思考】
一直以来,中石化在安庆驻地,对当地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最近,因“向大气排放污染物超标”,安庆环保局向中石化安庆分公司开出一张9万元的罚单,这开辟了地方环保部门监管先例。对于环保局开罚单本来是很平常的事,但对象变成了中石化就变得很不正常。新闻铺天盖地,其实是一种不好的现象。环境法律面前,没有央企、民企之分,安庆环保局只不过是做了该做的事情而已。
不可否认,环保部门开出这张罚单是顶着很大的压力的,环保部门要关停污染企业,必须请示同级政府,如果要关停央企,就要上报国务院。而一些地方政府在出现问题后为了能逃避责任,减轻责罚,往往会尽力去掩盖问题,这也就使得环保部门往往难以开展工作。
向违法、违规企业开具罚款单是职能部门的权力和职责,是他们分内的事,本不应该成为新闻。之所以成为新闻,被看作是“动真格”,可见地方环保监管央企污染之难。多数情况下,央企都是地方的纳税大户、就业之星,地方政府往往宠爱有加,甚至给予特殊照顾。央企自己也以“功臣”自居,利用各种“关系”谋取特权。因此,一些大型国企成为无人敢惹的污染大户,地方政府的监管形同虚设。
不管怎样,安庆环保局此举应大力称赞!无论它是谁,无论后台有多硬,只要侵害了百姓的生存健康权,就应让它为此买单!并且环保部门应该大力发扬监管作用,需要获得来自地方政府的积极支持。而地方利益不能被企业利益、部门利益所绑架,公共利益才应是核心所在,让各部门工作时不再束手束脚,顾虑重重,才能让工作效率得到实效,别让自家人成了拦路虎。
希望安庆环保部门的先例,成为环保硬起来的一个信号,不管面对的是央企还是地方企业。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