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政治与基层治理

家族政治与基层治理

1

权力滥用和家族政治的根本原因在于权力难以受到有效制约,而非权力拥有者来自哪个地方。如果权力拥有者不能受到有效约束,不论其去何处任职,都难以避免权钱交易等滥权现象。反之,即使是本地任职的官员,在本地权力体系的构成因素之间具有相互制衡功能的前提下,也不可能滥用权力。

家族政治是中国相沿成习的历史传统,其生成与演变是特定的地理环境、社会结构、民众生存方式、国家治理模式交互作用的产物。对于当代中国而言,家族政治对地方治理具有直接而显著的影响,研究家族政治的生成逻辑与运作机理,对于改进地方治理,进而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历史传统:地方治理与家族政治的融合

农耕文明与家族本位。东南有浩瀚大海为屏障,西北以无际荒漠、连绵高山作阻隔,以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为核心区域的中国大地气候温润,雨量充沛,土地肥沃。这种地理环境使得中国先民极早进入农耕文明。聚族为村,固守家园,氏族村落由此成为农业中国的基本单元和组织方式,以天然的血缘关系为纽带、以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情感为基础、以家长权威为保障的家庭伦理(情理本位)成了维护社会运行的“自然法则”。

封建主义与家族政治。生存资源的匮乏,一马平川的地势,使得中国早期氏族部落始终处于激烈的战争与兼并之中;应对自然灾害、提供诸如灌溉系统等公共设施的共同需求使得中国很早就建立起了庞大的协作体系。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成长经历使得中国社会一开始建立的国家就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庞大帝国。基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和已有经验,以血缘为纽带、以情感为基础由亲到疏、由近及远的层层分封并世代相袭的封建体制成了理性选择。封建主义实为家国体制,实行三层家族政治:天下治理名义上是天子家族政治,封地治理实为领主家族政治,底层治理则是平民家族政治。期间,经周公改制和孔孟教化,中国宗法社会基本形成,封建秩序和家庭伦理臻于成熟(后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家庭本位、我族中心、等级森严的宗法社会和伦理体系空前强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血缘渐疏,情感渐淡,人地矛盾日益加剧,贵族领主之间纷争不断,而不断的分封造成天子羸弱,无力解决纠纷,维持秩序,终致天下崩溃,封建瓦解,皇权体制于是取代了封建体制。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