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低收入者不能只“贴钱”。国家应该多从劳动者的就业机会与劳动技能的提升上,采取更多社会福利举措,以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保障的双双可持续。
(四)避免重演“日本发展陷阱”。日本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飞速发展,一举跃入发达国家行列后,从90年代始,出现了“增长停滞时期”,并显现“房地产泡沫”和部分金融业的崩溃,舆论谓之“日本失去的十年”。接着,在本世纪头十年,日本继续出现了“发展徘徊”。
日本为什么会出现“发展陷阱”?起因有二:一是在“广场协议”的冲击下,日元高速升值,国际贸易的竞争优势快速消失;二是盲目的房地产投资引发泡沫,住宅贷款坏账猛增,银行呆坏账堆积,造成包括著名的“日本长期信用银行”这样强大的银行破产清盘,并引发一系列“破产潮”,经济严重受损。
究其深层次原因,根子在于: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战略失误,没有跟上全球信息化步伐,其传统产业并没有及时与信息化进程紧密结合起来,走向产业创新时代,加上产业“外移”规模大,国内“空洞化”问题突出,因而缺乏内生动力,失去了竞争优势,逐渐沦为“二流强国”。尽管当时日本GDP总量处于世界第二,但缺乏新增长点,后劲和发展潜力不足,从而出现了长达20年的经济徘徊和低速。
中国同样需要防止出现日本式的“发展陷阱”。无论是表象问题还是深层问题,中国与日本存在某些相似性。
因此,中国对此应采取“两谨慎、一着力”的方略,“两谨慎”即一要管控好汇率改革的进程,汇率调整要遵循市场规律并与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一要防止房地产投资的盲目性,严格关注投机性操控,合理布局城市发展进程,严格监督金融机构,防止系统风险。“一着力”即着力于产业创新和竞争力提升,把科技创新列为国家发展的基本战略,把握产业技术先机,打牢中国实体经济根基,并努力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五)力求避免陷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负效应长期化陷阱。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环境问题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环保”“低碳”“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基本要义,也是中国“三步走”战略后半期发展中,处理环境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主线。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指,1995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格罗斯曼和克鲁格引申“库兹涅茨曲线”原理,应用于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模型之中提出的假说,已被当今世界重视。
这一假说提出,在大规模工业化阶段,环境与经济增长关系同样呈先加大、后减小的倒U型规律,即当大规模工业化展开时,由于资源投入的大量增加,带来了更多的污染排放,从而产生了对环境质量的负的规模效应,环境质量不断恶化;当大规模工业化进入深化发展阶段时,由于新技术应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清洁能源的推广,环境改善出现规模效应,使环境质量随着经济增长逐步改善。科学发展就是要尽可能使这种负效应延续时间缩短,使正效应的影响早日到来。
中国前30多年在环境治理、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政策仍在强化。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讲,目前国内的“增长冲动力”仍强于“环境约束力”,加上今后30多年中国仍处于大规模经济活动展开时期,无论资源投入还是污染排放都将继续扩大,这个问题将会非常突出。
要避免陷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负效应长期化陷阱。首先,必须提升全民环境意识,根除各级干部“强发展、弱环境”的倾向,彻底转变发展观念。
二是,必须从战略高度抓好全面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推行“环保”“低碳”“节能”型生产、生活方式,减弱经济发展的环境压力。
三是,大力治理和控制环境恶化,提高产业准入的环境门槛,坚决实施投资项目环境否决制度。
四是,着力于环境技术与节能技术的创新,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装备新兴产业。
五是,力保技术专利,制定系统的崇尚环境发展的财税政策和经济优惠措施。
六是,把环境评估作为各级政府考绩的重点项目,成为干部行动的新“指挥棒”。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