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共亡党首要原因:执政后逐渐脱离群众

苏共亡党首要原因:执政后逐渐脱离群众

■“苏式的社会主义”其实是以人为代价的社会主义,所有人都要勒紧裤腰带,为国家作牺牲

■特权阶层把持着权力,一切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能不能改革、改多少,都要视其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

昨天是苏共亡党20周年的日子。20年前的这一天,拥有1500万党员、执政72年的苏联共产党被勒令解散。

为什么苏共走到了这一步?10年前,一本名叫《苏共亡党十年祭》的书尝试回答这个问题,书的作者、党建专家黄苇町指出苏共身亡固然有帝国主义和平演变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内部因素,他指出苏共亡党的3个主要原因:脱离群众;领导层自上而下委派干部,任人唯亲;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走了一条错误的改革路线。

昨日是苏共亡党20周年的日子,南方日报记者专访黄苇町。黄苇町说,他更看清了权力过于集中、民主缺失对苏共的危害。

苏共领导脱离群众

党和群众不再同心同德,党群关系越来越远,失去了群众的支持,我觉得正是这一点导致了它的垮台

南方日报:苏联共产党被解散了20周年,10年前您那本《苏共亡党十年祭》出版,一时洛阳纸贵。又过了10年,您对苏共亡党的原因又有了哪些进一步的认识?

黄苇町:10年来,我仍然在思考苏共亡党的根源。

10年前,在我那本书里,我谈了苏共“身亡”的3个原因。第一是脱离群众,党群关系紧张;第二是干部路线问题,苏联的领导干部实行自上而下的委任制,任人唯亲;第三是改革方向问题,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立场。

苏共以及苏联的消亡主要原因在内部,而不在外部。今天,我还想补充一个原因,那就是权力过于集中、民主缺失。

应该说,这是苏联、东欧共产党的通病。首先,因为苏联、东欧共产党执政后,总体上沿用了革命时期形成的权力高度集中的领导制度,这在一定条件下很容易演变为对权力的滥用。

其次,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革命会发生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形态都充分发达的国家,而苏、东经济文化落后、封建专制传统浓厚。历史的阴差阳错,使得执政的共产党,未能在资本主义民主法治已达到的高度重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反而更多地吸附了前资本主义的东西,听不得不同意见,个人专断,包括用“阶级斗争”掩盖权力之争,从肉体上消灭反对派,表明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皇权思想已腐蚀某些执政的共产党人。

南方日报:您的《苏共亡党十年祭》曾对比了十月革命期间人民对苏共的热情与苏共被解散时人民对它的冷漠。您认为苏共是如何一步步地走到了这种地步?

黄苇町:这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苏共执政后逐渐脱离群众,党和群众不再同心同德,党群关系越来越远,失去了群众的支持,我觉得正是这一点导致了它的垮台。心中没有人民者,必被人民所抛弃。

当然,这种党群关系的疏远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不是一下子就垮了,经过一段时间逐渐变化,裂痕越来越大,党群关系越来越疏远,最后从量变演化成质变。

个人专断改革必败

他们最大的错误就是个人专断,不依靠集体智慧,即使亲西方路线的戈尔巴乔夫也一样专断

南方日报:有人总结认为,苏共以及苏联的消亡和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有关,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因此抛弃了苏共。

黄苇町:但其实,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是比较高的。人民抛弃苏共一是因为经济发展长期停滞,群众生活得不到应有的提高;二是因为特权阶层的出现,使社会的公正受到破坏,群众有很强烈的被剥夺感,我觉得这也是群众抛弃苏共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苏式的社会主义”其实是以人为代价的社会主义,所有人都要勒紧裤腰带,为国家作牺牲。有外敌入侵时,这样做可以;但在和平年代,长期如此,群众想不通。

南方日报:我们知道苏共也想改革,但总是与改革的成功失之交臂。

黄苇町:苏共第一次改革是在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本想用25年的时间来搞新经济,结果斯大林5年就把它结束了,回到了全盘集体化的路上。

第二次改革良机是在二战后,当时苏联已是超级大国,国外的安全威胁已经减少,应该调整着重发展重工业、军工的经济政策,但斯大林认为,卫国战争的胜利证明了苏联模式的正确,拒绝改革。

第三次改革,是斯大林逝世之后,赫鲁晓夫的改革。赫鲁晓夫是一个改革家,但他是一个不成功的改革家。他的很多改革都带有非常浓厚的主观主义色彩,脑子发热,想一出是一出,想起来就要干,最典型的就是他把党分为工业党和农业党,两个党组织,增加了程序成本;他主张开荒,种玉米,结果对经济造成了很大的波动,导致他改革的失败。

勃列日涅夫时期没有改革。等到了戈尔巴乔夫的时候,苏联的情况已经很糟糕了,加之他的改革路线错误,最终导致苏共的垮台、苏联的解体。

南方日报:为什么总是失败?

黄苇町:他们最大的错误就是个人专断,不依靠集体智慧,即使亲西方路线的戈尔巴乔夫也一样个人专断。对于他采取的很多错误政策,党内并不是没有反对意见,群众也不是没有不同看法,但他一意孤行,被西方的称赞声冲昏了头脑。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改革被特权阶层绑架。比如,当年赫鲁晓夫提出干部轮换制和任期制,因此得罪了党内的既得利益阶层,也成为他下台的最主要原因。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再也不敢提出这个念头,结果干部长期稳定,以致出现特权阶层。这些特权阶层把持着权力,一切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能不能改革、改多少,都要视其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

当年,柯西金就是这样,他主张改革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后来当他想触动计划经济体制时就不行了,遭到很多掌握资源分配大权的特权阶层的反对。捷克发生了布拉格之春后,苏联的特权阶层借题发挥,批判市场社会主义,柯西金的改革也就流产了。

中国摆脱苏联道路

我们的改革突破了思想禁区,摆脱了苏联道路的影响,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

南方日报:您在书中曾讲到,人类历史上,很少有这样两个时间如此贴近、意义全然相反的日子。庆祝中共建党90周年后,紧接着就是苏共亡党20周年,一荣一辱,一兴一亡。你认为,中共成功是因为做到了什么?

黄苇町:从我们党的成功之道来看,一是我们确实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所以我觉得小平同志非常伟大,没有改革,就没有中国的今天。我们的改革突破了思想禁区,摆脱了苏联道路的影响,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

二是认识到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性,强调科学发展。我党的领导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清楚。“十二五”规划充分体现了这个宗旨,帮助群众解决各方面的问题,改善民生,这一点苏联是比较忽略的。改革开放初期,无论是苏联,还是东欧、古巴这些社会主义国家到中国来,一看市场上琳琅满目,都大吃一惊,因为短缺性经济已被视为社会主义的特征。

三是强调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以人为本并不只有一个层次,关注人们的吃穿住行是最基本的,另外一个高一点的层次就是尊重人的民主权利。党中央讲了几次,党员是党的主人,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我们党比较早地提出了发展党内民主的重要性,认识很清楚,并且现在还在积极推进这项改革,而苏联在这方面恰恰没有做好。

四是我们的改革方向很明确,就是要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所以党中央反复强调,我们党没有特殊利益,就是要忠实地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只要我们不懈怠、不动摇,我们一定可以实现这个目标。

南方日报:站在这个历史节点上,我们能从苏共的悲剧中吸取哪些教训?

黄苇町:要解放思想,不能脱离群众,防止既得利益阶层对改革的绑架,发展好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还要记住,一个大党、大国的命运取决于一个人的智慧和判断力很容易出现失误。再者,权力缺乏监督必然造成腐败。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