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与中国模式的新境界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模式的新境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所构成。中国模式是以中国制度为前提、以中国道路为内涵、以中国成就为基础、以中国经验为特色的不断完善的发展范式。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定为当代中国发展的指导思想,赋予中国模式中国梦的新内涵并将其提升至新境界。

中国模式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形成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的战略决策之后,我们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出并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促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发展路线和“三步走”发展战略,既是中国模式的重要内容,又是中国奇迹般巨变的奥秘所在;科学发展观则在此基础上对发展目的与发展方式作出了新回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是邓小平开创的模式。邓小平理论基于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阐述和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把握,基于对我国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判断和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提出“经济建设是我国唯一的中心任务”、“发展才是硬道理“等著名论断。邓小平对“一个中心”的阐发是明确而坚定的,分别使用了搞经济建设要“一心一意”、“集中精力”、“始终如一”、“坚定不移”、“死扭住不放”等表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作为立国之本和强国之路,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邓小平还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发展路线落实到经济发展战略上,提出“三步走”发展目标,即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先后翻一番,到21世纪上半叶再翻两番,使中国达到中等发达水平。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中国发生政治风波,中国模式面临考验。是否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发展路线、“三步走战略”?这些关涉中国模式的重大问题都需要我们党作出解答。在邓小平“南方谈话”指引下,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20世纪末我国GDP翻两番和人民生活达到总体小康的目标胜利实现,中国模式的成功得到初步证明。

进入21世纪后,党的十六大确立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确立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概括为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重申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并把核心是以人为本的“核心”进一步明确为“核心立场”,指明了当代中国发展的人民立场和根本目的。

有人误以为科学发展观重视以人为本,工作重点要从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向社会建设为中心了。实际上,以人为本并未改变中国模式中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胡锦涛辩证分析了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以人为本的关系: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经济建设是兴国之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回答的是发展目的与核心立场问题。[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我们在实践中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既不偏离“一个中心”,也不偏废“两个基本点”,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2]2013年4月8日习近平在同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的中外企业家代表座谈时又指出,我们确定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了这些目标必将给中国经济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从科教兴国战略到人才强国战略,从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温饱到总体小康,邓小平和江泽民确立了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发展路线和“三步走”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为主体内容的中国模式;而胡锦涛提出的“兴国之要”、“核心立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习近平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则为中国模式增添了新内涵。

有评论认为,中国模式主要是经济发展模式,取得的成就也主要是经济增长。[3]这种看法不符合中国模式的实际。中国模式是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的重视社会全面发展的模式。虽然中国目前的发展还存在不全面、不协调因素,但这不是社会制度造成的,恰恰相反,科学发展观正是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使全面协调的发展理念更好更快地变成现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进程。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指出,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4]江泽民的贡献是强调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大文明一起抓”。他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要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繁荣文化事业。十五大报告从经济、政治、文化上展示了中国模式的制度特征。

责任编辑:闫文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