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探析“不务正业”  司机为何总为“顶包专业户”(4)

【案例】探析“不务正业” 司机为何总为“顶包专业户”(4)

【启示与思考】 

“司机”,你火了!被曝光单位的“神回复”甫一公布,立马在舆论场上引起轩然大波,调侃、揶揄、慰问之声不绝于耳。一时间,“司机”似乎成了继“临时工”、“实习生”之后,公权力颟顸做派的又一个“顶包专业户”。  

毫无疑问,被曝光单位的这番回应存在明显的推诿搪塞之嫌。这一点,从记者采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单位挤牙膏式的说法“演变”便可见一斑:先是一口咬定是“工勤人员”,再三追问“哪类型工勤人员”,于是挤出了“司机”;再三追问“全部是司机吗”,于是又挤出“也有一些干部”。如此步步后退,让人分明能够感受到这些部门的理屈词穷与做贼心虚。  

为什么说这种挤牙膏式的回应是愚蠢的呢?因为如果要较真,查清楚那些“不务正业”者的身份其实很容易。既然纪委是通过网络抓取的方式进行监控,那么只要查一下每台违规电脑的IP地址,便可以大致确定“不务正业”者的身份。如果IP地址显示的是某某科室,那么“司机”之说便不攻自破。毕竟,没有哪个司机师傅敢跑到职能部门的办公室去玩电脑。 

不过,撇开被曝光单位借“司机”之名开脱责任的小伎俩不谈,政府部门司机过多、太闲却是个不争的事实。诚如有公务员告诉记者的那样,处长以下的公务员外出办事都是自己开车,机关单位的司机一般只给领导开车,常常就是接送领导上下班,然后全天就在单位待着。 

政府部门司机过多、太闲,一则是对财政的一种浪费,二来也会令公车改革大打折扣。一项调查显示,公车使用存在“三分天下”的局面,即办公事占三分之一,领导干部及亲属私用占三分之一,司机私用占三分之一。现在的公车治理,大都在“禁止私用”上打转转,并没有认真面对公车配备体制,不少地方整治公车使用情况,尽管行驶里程减了一半,但公车、司机一个没动,这就难怪会有些司机整天“闲得发慌”。更何况,这些年官员司机总是与腐败牵扯不清,不少贪腐大案背后,都有着他们的身影。  

在这个意义上,机关单位司机太多、不务正业同样不是个小问题,不仅浪费公帑、阻碍改革,而且方便贪官、助长腐败。基于此,严控机关司机数量,加快公车改革步伐,不再在“禁止私用”上打转转,既有利于减轻财政负担,避免“旁人”影响公务员形象,同时也是推进反腐的的重要步骤。那种认为可以借助“司机反腐”的想法,终究只是场梦。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