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品牌(3)

人的品牌(3)

——一位普通医生的中国梦

男儿一诺值千金。从此,贾立群就成了一个“全天候”的B超医生,至今已经22年。

那个年代,电话还没有进入北京人的家庭。夜里有急诊需要做B超,临床医生就上贾立群家里去找。1992年,院里破格给贾立群的家里装了一部电话分机。至今,北京儿童医院一些高年资的医生还记得这个分机的号码——“782”,在许多年里,这3个数字,是许多夜班医生的“定心神针”。

后来,有了手机,临床医生找起贾立群来更方便了。一个休息日,贾立群正在理发店理发,接到医院的急诊电话,他顶着理了一半的头发就去了医院。又一个休息日,他和妻子去看望亲戚,刚走到亲戚家门口,他的手机就响了,又是医院的急诊电话,他连亲戚家的门都没进就返回了医院。

随着贾立群B超医术的精进,临床医生对贾立群的信任度也越来越高。几乎每夜都有急诊叫他,最多的一夜,他被叫了19次。第二天早上他到B超室正上常班,同事发现他好像哪里有点不对劲,再细看,原来他一只脚穿的新鞋,另一只脚穿的旧鞋——这夜,直到早上近7点他才回家躺下,只睡了半个多小时,就被上班的闹钟叫醒,匆忙间,根本没意识到穿的不是一双鞋。

并不是所有夜间的B超都是必须要当时做的。事实上,只有极少数患儿是真正的急腹症。并且,贾立群一夜被叫的次数越多,检查结果阴性的比例就越大。贾立群从来没有埋怨过。

医院要求贾立群安排B超室急诊夜班人员,但如果这样一来,人手一直短缺的B超室白班的人手就更不够用了。考虑再三,贾立群决定还是自己一个人顶这个夜班岗位。医院要给贾立群记夜班,按照规定发给他加班费,他谢绝了。他说:“我不要加班费,要不然,有人会认为我是为了钱才24小时随叫随到。我不是为钱,绝不是!”

他是为了梦想。数十年在影像医学一线的坚守,他的梦想已经成为他坚定的信念。

对他来说,临床医生和患儿家长的一声感谢,就是最高的奖励;一句“贾主任,真不好意思,让你辛苦了!”,就是最大的抚慰;患儿在自己的B超诊断下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和转危为安的结果,就是最好的报偿。

第二章:把工作当事业

“自古就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说法。当国家需要的时候,我们该做的就是有多少力出多少力。” ——贾立群

2008年2月的一天,凌晨12点,睡梦中的贾立群被医院肾内科的急诊电话叫醒。

一个先天只有一个肾,被当地多家医院诊断为“肾实质损害合并肾积水、急性肾衰”的3岁男孩,被他的父亲抱到了B超室里贾立群的面前。

这天的白天,父子俩还在哈尔滨的一家医院里,儿子已经被报了病危。父亲买了当天最后一班飞机票直飞北京。怕机场工作人员不让病重的孩子上飞机,用毯子把孩子包了个严严实实。一下飞机就打了一辆出租车,直奔北京儿童医院。

荧光屏上显示孩子为肾后性梗阻所致肾衰。探头沿着孩子唯一的一根输尿管向下移动,贾立群发现了输尿管远端堆成柱状的砂砾样结石。他告诉这对夫妻:“就是肾结石。孩子肾脏本身没有病变,只要把结石排下来孩子就没事了。”不等走出B超室,惊喜万分的父亲就拿出手机给牡丹江老家的亲人打电话:“孩子的病整明白了,咱们这棵苗有救了!”千里之外的一家人接到喜讯,遥向南天齐刷刷磕下头去……

孩子就这样在北京起死回生。

谁也没有想到,这个患儿的确诊,开启了北京儿童医院一段不平常的篇章。检查过程中,贾立群问过一句,孩子平常饮食或饮水有没有什么特殊?父亲说,孩子吃三鹿奶粉。

在这之后,贾立群接连发现了几十例这样的结石患儿,询问起来,都有吃三鹿奶粉的历史,他隐约感到了有一个戕害孩子健康的隐形魔鬼存在。他当时还不能知道那是什么,却对这种症状的超声检查理清了思路,并及时向医院作了汇报。

2008年9月,三鹿奶粉添加三聚氰胺的事件爆发了,贾立群的疑惑有了答案。卫生部任命北京儿童医院党委书记、小儿肾内科专家沈颖为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诊疗专家组组长,要求北京儿童医院在4小时内制定出奶粉肾结石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诊断标准的超声部分,是沈颖请贾立群起草的。这个标准当即被卫生部采纳并在全国推广。

贾立群被卫生部任命为这个专家组成员。他在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上讲课,培训各地医生,为大规模筛查提供技术支持。他飞赴外省市处理疑难病症,创下过连续赶路和工作4天4夜的记录。随着国家免费救治政策的出台,成千上万的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涌向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市卫生局紧急从全市抽调25台B超机和50位医师前来支援。贾立群带领他的团队协调房子,接收机器,铺装线路,制定流程,安装调试……第二天早上8点整,所有B超机都投入了使用,几乎一夜没有合眼的贾立群,又投入到了紧张的筛查中。3个多月里,北京儿童医院一共筛查了3万多个孩子,查出肾结石患儿905名,其中76人住院治疗。此外,还确诊了480多例肾脏畸形、180多例肾脏肿瘤。为确保不发生一例漏诊、误诊,贾立群对每天的疑难病例和筛查结果都要逐一核实。成千上万的家长带着孩子忧心忡忡而来,又带着排除了疾病或者治愈了疾病的孩子高高兴兴而去。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贾立群和他的同事们,用精湛的医术奉献的精神为国家分忧解难。

那些日子,他真是累啊。在筛查的空隙,他倚在B超机旁就能睡着。乘车赶路时,他靠着椅背就进入了梦乡。在梦里,他看到好多好多小孩向他跑来,一个个都是那么健康,那么快乐。

责任编辑:闫文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