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医生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地探索自己所在领域中尚未认识的东西。”——贾立群
2012年,北京儿童医院外科给美国《小儿外科》杂志投了一篇稿件《小儿结肠息肉临床特点和B超诊断价值》,介绍北京儿童医院外科在结肠息肉方面独特的诊治经验。
杂志社审稿人对稿件提出了质疑——用超声诊断结肠息肉,在美国的小儿外科医学编辑看来,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在美国,以及所有发达国家,检查结肠息肉,公认的是用肠镜。肠镜能直接看到息肉,还可以同时做息肉的切除。但这种检查会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需要对病人进行全身麻醉。而且,被怀疑是结肠息肉而接受肠镜检查的人,最后被确诊为结肠息肉的,仅为7-8%。
让这些编辑想不到的是,在中国,在北京儿童医院,一位叫贾立群的超声医生,已经用超声诊断出了上千例结肠息肉的患儿。仅2005年5月至2009年11月他留存的一组资料完整的典型的结肠息肉病例 ,就达342例。
在进行了翔实的资料补充和理论上的阐述以后,北京儿童医院外科的论文终于在美国这家著名的学术杂志上发表。
贾立群首创的,不仅仅是结肠息肉的超声诊断,还有更为复杂也更具学术意义的梅克尔憩室——一种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和肠重复畸形的超声诊断。这项成果,目前国内外很少有大宗病例的报道。但在北京儿童医院,每年都有数十例患儿用超声确诊。
在国内,超声诊断阑尾炎,也是贾立群的一大发明。
1990年前,在国内外,B超几乎都不作为检查阑尾炎的手段,因为阑尾的位置较深,加上肠气干扰,B超不容易找到。
然而,有一天,北京儿童医院一位临床医生竟然向贾立群提出:能不能帮忙用B超看看阑尾炎?
几乎所有的同行都认为这种要求是天方夜谭,可贾立群说:“我试试。”就真的去做了。在尝试了各种手法后,贾立群用B超不但可以准确地看出阑尾脓肿,还可以看出包块中哪些是液化的部分,哪些是没有液化的部分。接下来贾立群不但可以看出导致阑尾发炎的阑尾粪石,还可以看出阑尾炎是否已经穿孔。再后来,他从阑尾外径的1毫米之差上看出了轻微发炎的阑尾和正常阑尾的区别。检查方法和诊断标准就在贾立群的无数次实践中确立。
“贾立群牌B超”对阑尾炎的准确诊断和精准定位,促成了阑尾脓肿治疗手段的进步。
过去,外科治疗阑尾脓肿,最常做的是腹腔引流术,患儿至少要接受一次麻醉,一次手术,脓液往往几天才能排净。如今北京儿童医院对阑尾脓肿的治疗改成了超声引导下穿刺——用注射器把脓液直接从腹部脓腔中彻底地吸出来。患儿不用开刀,不用住院,减少了患儿的痛苦,也减轻了患儿家长的经济负担。依靠“贾立群牌B超”,北京儿童医院还可以进行肝穿、肾穿、肺穿等操作,多年来没有发生过一例失误。
无可置疑的是,无论是应用超声诊断阑尾炎患儿的数量,还是应用超声诊断阑尾炎的时间,贾立群和北京儿童医院都是最早的,最多的。
当今国内医学界有这样一种观点:只有用最新最高档的仪器,上最新的项目,才能创新,才算创新。贾立群给医学界昭示了另外一个理念。他用在许多诊断领域已经被CT、核磁等更新的设备所替代的B超机,把一些中外医学史上必须通过手术等更复杂、病人需要承担更多痛苦和风险以及更高昂费用才能诊断的疾病,准确诊断出来,做成了影像学的前人没有做过或做不成的事情,谁说这不是一种创新?而且这是一种更为千千万万的普通百姓所需要的创新。
每一个追梦的人,都有一段苦苦求索的时光。这一段时光,是付出无数努力,忍受劳累、枯燥和寂寞,依然坚守的日子。是不计较得失,不回避风险,日后回忆起来,连自己都能被感动的日子。梦想让一个为临床科室服务的基础工作,成为一个人心中宏伟的事业,成为一个医院闪亮的品牌。
第三章:把患者当亲人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几个家、一个大家族的希望,我们要对手术一线的同事们负责,更要对孩子们的一生负责。”——贾立群
2010年的春节就要来临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已经在北京的空气里弥漫。而对于承担着救死扶伤神圣使命的白衣天使来说,工作依然那样忙累,日子依然充斥着随时可能降临的风险。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