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品牌(5)

人的品牌(5)

——一位普通医生的中国梦

躺在B超检查床上的是一个来自甘肃的女孩,刚刚8岁,肚子已经断断续续疼了6年,在当地两次开刀都没有找到病因,只在瘪瘪的小肚皮上留下两道刺目的疤痕。

贾立群用探头在女孩的肚皮上久久地寻找。终于,他在孩子的十二指肠肠壁上发现了一个蚕豆大小的囊肿,当即断定这就是病源。外科依据贾立群的B超诊断为孩子精心设计了手术方案,做好各种手术准备。可当主刀的主任医师打开孩子的腹腔,囊肿却消失得无影无踪。情急之下,主刀大夫对副手说:“快!去请贾主任!”贾立群马上赶到了手术室。他拿着消过毒的B超探头在患儿腹腔内查找,让这粒躲猫猫的囊肿在屏幕上现出了身形——它藏在胰头后部,在胰头的包围之中。所有在场的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气:这个位置太危险了!下刀稍有不慎,就会损伤胰腺,或是碰了胰管,危及到孩子的生命。主刀大夫问:“贾主任,你看从哪儿下刀合适?”贾立群调动了自己在胰腺解剖学上的全部经验,用探头找到一个距囊肿5毫米的部位,对主刀大夫说:“从这儿下刀吧。”

主刀大夫在贾立群的超声引导下,屏住气息切下了第一刀。这一刀的深度,或许不到0.01毫米。做一个深呼吸后,再切下第二刀……半个多小时后,大家劝主刀大夫擦擦汗歇会儿,他放下了手术刀。

副手接替主刀大夫把手术继续下去,副手也是一位主任医师。同样紧绷的神经,同样小心地进刀,又是半个多小时过去了,还是没能到达囊肿的部位。

肿瘤科主任也被请来了,接替了主刀大夫的副手。这段5毫米的距离,却犹如走不到头的万水千山,手术室里的空气紧张得几乎凝固。

手术是到此为止,还是继续下去?

就此中止,医生们已经尽力。如果继续,在医生的心理压力达到极点的情况下,稍有闪失,就可能给孩子造成终身难以弥补的损害,这个年也别想好好过了。

可是,怎么能够甘心在诊断已经明确,病灶已经找到的情况下,让孩子白挨第三刀,继续带着病痛走她的生命之途?

两个多小时里,贾立群的手一直没有离开过B超探头,汗水也早已湿透他的衣衫。他知道手术大夫面对的巨大风险,却希望把这台手术进行下去。他不会讲什么大道理,只是不住地对同事说:“再坚持一会儿!”“再坚持一会儿!”

这一刻的坚持,是医界的良心,更是社会的良心。

外科主任再一次拿起了手术刀。

贾立群两眼紧盯住B超屏幕:“再划深一点!”“再往里进!”梅花一样美丽的光标,引导着银色的柳叶刀一步步接近目标。刀尖终于碰到了囊壁,囊肿被完整地剥离了下来。

手术室里所有的人都小声欢呼起来。

甘肃女孩的病痛,在首都北京得到了解除。

“医患之间是需要相互理解的。作为医生,我愿意给患者更多一些理解。”——贾立群

一个5岁的住院女孩,在护工的陪伴下到B超科找贾立群做B超。

贾立群把孩子轻轻抱到检查床上,为孩子解开衣扣。对没有父母陪同的患儿,贾立群从来就是这样做的,动作也像一个父亲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温柔。在给孩子的检查部位涂好耦合剂,把探头伸向孩子的身体前,他笑眯眯安抚孩子:“别怕,不疼,一会儿就完。”

探头缓缓在女孩腹部移动。贾立群一边做,一边抽空档和孩子说话:“小朋友几岁啦?”“从什么地方来的呀?”……检查完,他为孩子擦干净身上的耦合剂,又为孩子系好衣服,把孩子抱下检查床。

孩子不走,看着贾立群。贾立群问:“看我干什么?”小女孩用稚嫩的声音认真地说:“伯伯,我喜欢你。”

被许多孩子和家长都喜欢的贾立群,有一颗柔软的心。

18年前一个冬天的深夜,一个年轻的父亲抱着一个出生20多天的婴儿来做B超。从家里赶来的贾立群拿起耦合剂的瓶子刚要往孩子身上挤,那位父亲突然说:“您能不能先把它挤在我手上,我给孩子捂一会儿。”他显得很不好意思,因为这会耽误贾立群的时间。

贾立群微微一笑,这笑容宽解了年轻父亲的心。他把耦合剂挤到了患儿父亲的手心里,等到耦合剂被患儿父亲的体温捂热,贾立群才开始对患儿开始检查。

这位父亲对儿子的爱,让贾立群想到了所有来做B超的孩子。从此在冬天,他给患儿做检查前,都把耦合剂先挤在自己手心里捂热,再涂抹到患儿身上。这个举动,感动过无数患儿家长。

再后来,北京儿童医院B超室冬天的暖器上,总放着一排排耦合剂瓶,利用暖器的热力给耦合剂加温。

贾立群做B超,还有一个独特的习惯,就是在给患儿查完临床医生申请单上要求的部位后,再用探头从左到右,从上腹到盆腔,在患儿的腹部横扫3下。这3下是看患儿的腹腔内脏器以外是否有病变。这额外的3下,让不止一个患儿隐匿的疾病得以发现,从而得到及时的治疗。

不是所有的家长都通情达理,不是所有的要求都是合理要求。一颗爱孩子的心,也有受伤害的时候。

有一次,一个家长抱着一个大哭的孩子来B超室检查,硬要贾立群脱下白大褂,他说孩子一看到白色就害怕。贾立群把白大褂脱了,孩子还是哭个不停。家长又说,那是因为贾立群穿的毛衣上有白色块,要贾立群把毛衣也脱了。贾立群又把毛衣脱了。幸亏毛衣里面的衬衣是深蓝色,要不,贾立群就得赤膊上阵了。

……

医生是和人打交道的职业。医生治疗人的疾病,也抚慰人的心灵。在贾立群心里,B超机不仅是一种医疗检查仪器,也是与患儿和患儿家长沟通交流的桥梁。他通过B超传达给患儿及其家庭的,除了对疾病的诊断,还有温暖、关怀、体贴和理解,以及一个医生的担当。这正是推进医患和谐不可或缺的条件。

责任编辑:闫文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