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品牌(7)

人的品牌(7)

——一位普通医生的中国梦

2012年年底,贾立群在年终述职的时候,自己提出了新的目标:在2013年,把B超预约时间缩短到两天之内。

他和他的团队又做到了。

卫生间摇臂加号的幽默,再没有发生过。

今天,我们的看病难,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医疗资源,尤其是优质医疗资源的短缺造成的。而一个科学的管理体制和合理的激励机制,加上医生的爱心和责任心,可以缓解以至消除关系千千万万普通百姓的看病难。

“今天我要对爱人说的,还是那句话:‘对不起!’”——贾立群

在北京儿童医院附近,有一栋上世纪80年代盖的塔楼。贾立群一家三口就住在这栋楼里一套40多平方米的单元房里。

在商品房市场蓬勃发展的年代,医院许多人都买了新房、大房。贾立群没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怕住远了,医院找他时不能及时赶到。他因此失去了一个让家庭资产增值的机会。

这天,已经过了晚8点,贾立群的妻子,一所教师进修学校的老师,还在等他回家吃晚饭。

妻子的心有些疼。为了多检查几个患儿,贾立群中午一般不吃饭,已经许多年了。有时因为饿得狠了,到下午四五点患儿少些的时候,他会泡一碗方便面,或是从B超室休息间的冰箱里找个馒头花卷用微波炉加加热吃下去。因此晚饭对贾立群来说,就特别重要。可他常常因为加班或是会诊,晚饭也不能按时吃。

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普通男人”:上有老,下有小,在人生的青年和中年,背负着事业和家庭双重的担子。

在很多年里,他们的家庭经济并不宽裕。可就是在最需要钱的关口,譬如老人生病儿子上学,贾立群也没有收过患者一分钱红包。有一次,由于反复地塞来挡去,贾立群白大褂下部的两个兜都被患儿家长扯破了,从此贾立群把白大褂下部的两个兜口给缝死了。

儿子大学三年级出国留学时,为了给父母省钱,只买了一张去程的机票。儿子在英国读完硕士,还想读博士,打电话征求父亲的意见。贾立群说:“儿子,老爸实在供不起你了。你要是自己能挣到学费和生活费,就接着读:要是挣不到,就回国找工作。”从小就跟着把工作当事业的父亲栉风沐雨的儿子,也像父亲一样为了梦想不惜吃苦受累,之后的年月,他靠给导师打工挣继续深造的费用。海外求学数年,仅有一次跟导师来北京开会,回过两天家。贾立群夫妻俩想儿子的时候,就通过网络给儿子打不要钱的视频电话。

有人说过这样的话:每一个医生的家庭都是不平静的。

他们的家也不平静。妻子记得,由于自己单位离家远,儿子上幼儿园和小学的时候,接送都由贾立群承担。但贾立群常常不能按时去接,而让孩子在公交车站长久等待。在儿子小学一年级下学期的一天,下午4点多了,病房要为一个3岁患儿做超声引导下的肾穿刺,来请贾立群。患儿很胖,再加上哭闹,穿刺进行得很不顺利。穿到一半,天突然黑了下来,接着瓢泼大雨倾盆而降。等穿刺成功,已是下午近7点。

走出B超室,贾立群想起了儿子。他脱下白大褂,就往和儿子约定的汽车站飞跑。远远地,他看见车牌下站着一个瘦小的身影,那是他的儿子!儿子的周边,再没有第二个人影。他冲过去,把儿子搂在怀里。儿子全身都湿透了,不停地打着哆嗦,连书包里都灌满了水。夜里,儿子发起了高烧……

妻子也记得,2011年夏天,自己左小腿腓骨骨折,躺在家里不能动弹,说好中午贾立群从食堂买饭给自己送来。但这天B超室的患儿特别多,贾立群竟然把送饭的事忘了个一干二净,直到晚上8点才回家,妻子饿了一整天。那一次,妻子真急了。可急了又有什么用?贾立群为了工作,连他自个儿也忘掉过。那是哪一年的事?早上一起床,贾立群就感到肚子疼,却还是上班去了。直到下午6点多,检查完40多个患儿,才去就诊。接诊的医生给贾立群检查完后,毫不客气地批评他:“亏你还是医生!来这么晚,阑尾都穿孔了,有生命危险你知道不知道?”人的疼痛级别分为12级,而阑尾穿孔的疼痛感为11级,妻子怎么也无法想象,贾立群这天是怎样在剧烈的疼痛中熬过来的。她只知道,术后只休息了几天,贾立群就上班去了,没有得到充分休养的丈夫严重腹泻,瘦了整整一圈。

他们吵过架。往往,一吵架,贾立群那个铃声设为“医院来电话啦”的手机就响了。贾立群拿起手机接听:“喂,是急诊病人吗?好,我马上来!”就一溜烟跑了。许多年后,妻子才知道,丈夫是用他的小灵通给自己的手机打电话,以便在家里发生“战火”时可以“体面”地撤离“战场”。

今天,当妻子回忆起这些往事,已经没有了怨气。不,就是当年,她也没有真正地怨恨过丈夫。她理解丈夫的梦想和丈夫为梦想所付出的一切。她只是一直在希望,一直在等待。等丈夫回家吃饭,等丈夫能和自己一起去超市买米面油盐,等丈夫帮自己料理料理家务,等丈夫有个不忙的时候和自己聊聊天……可是贾立群一直在忙。他没有法定的上下班时间,没有节假日。白天,他不是在医院的B超室,就是在病房、手术室。晚上他查资料,研究病例,学习国际上最前沿的超声发展成果。他在医院,对患儿和患儿家长要不停地说话,回到家里,和家人就没有力气说话了。当他在22年前,向医院的临床科室做出那个“只要我在北京,24小时随叫随到”的承诺以后,就连夜里的睡眠都不属于他了。贾立群的妻子也得跟着长年累月过这种夜不安寝的生活。

贾立群把手机铃声在夜里设成震动,起床和出门时动作尽可能地轻,还是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妻子的睡眠。妻子因此得了神经衰弱症。他只好对妻子说:“对不起!”

妻子说:“这辈子,我尽听你说对不起了!”

宿舍楼隔音不好,夜深人静时的走动声、房门和楼门的开关声惊醒过邻居,贾立群只好也对邻居说:“对不起!”

责任编辑:闫文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