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好人”在整风精神下无所遁形

让“老好人”在整风精神下无所遁形

核心提示:孟子说:“乡臣,德之贼也”,指的就是这种没有原则一味地讨好别人的“老好人”思想,其实质是一种隐性的形式主义,更是一种渎职、腐败的行为。这种“老好人”思想与“求真务实清廉”的党的群众路线的主要内容背道而驰,已成为当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大阻力。

老好人,本意是指脾气随和、待人厚道、乐于助人的人,这种人当然是人们乐于交往的。可是,时下有的党员干部把信奉好人主义的人也当作“老好人”。这种“老好人”不辨是非曲直、不讲党性原则、不担责任担子;常常联系群众走过场,干事创业怕担责,开展批评不较真,热衷于你好我好大家好。看似一团和气,实则是损害党风政风、疏远党群干群关系的一颗“毒瘤”。

孟子说:“乡臣,德之贼也”,指的就是这种没有原则一味地讨好别人的“老好人”思想,其实质是一种隐性的形式主义,更是一种渎职、腐败的行为。这种“老好人”思想与“求真务实清廉”的党的群众路线的主要内容背道而驰,已成为当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大阻力。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坚持党性原则,以整风的精神努力克服“老好人”思想,让“老好人”思想在整风精神下无所遁形。

党的群众路线讲“接地气”,须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容不下“老好人”的“虚与委蛇”。“老好人”奉行“是非面前不开口,遇到矛盾绕道走”的做人准则,他们往往 “形式主义”泛滥,不能积极应对群众反映的难题,而是“装糊涂”、 “躲猫猫”,不愿意深入基层搞调研,不注重分析总结找问题、不善于提炼升华找差距,不能与群众真心打成一片。

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就是要求党员干部落实好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集中解决 “四风”危害。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就是要破除这些“隔心墙”、“玻璃门”,让党员干部真心融入到人民群众中。要政策上关心群众,坚持问政于民,把人民拥不拥护、赞不赞成、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工作上请教群众,坚持问计于民,拜人民为师,与群众手把手聊家常,心贴心学本领。要生活上帮助群众,坚持问需于民,深入工厂一线助生产,深入田间地头查民情,深入群众家中解民困,切实为老百姓干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

“好干部”的选拔讲“担当”,须兴“干事创业之风”,容不下“老好人”的“拈轻怕重”。林则徐有句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老好人主义”的症结就在一个“怕”字:做人怕得罪下属影响选票,怕得罪上级影响升迁;做事拈轻怕重怕担责任,惩处腐败怕打击报复不敢坚持原则;最终导致大是大非面前不敢表态,危难险重面前畏缩不前。

兴“干事创业”之风,就是要求党员干部要“敢于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用20字给好干部画了幅“标准像”——“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敢于担当”,就是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要讲真理不讲面子,讲原则不讲私情。问题出现不退缩、承担责任不推诿、坚持原则不回避。平常时候能看得出、关键时刻能站得出、危急关头敢豁得出。这样的“老实人”才是干事创业的好干部,也必将被老百姓所爱戴。而那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 “老好人”,注定会为老百姓所唾弃。

批评与自我批评讲“实事求是”,须兴“求真务实”之风,容不下“老好人”的“一团和气”。在现阶段召开的民主生活会中,部分党员干部在党内民主生活中讲成绩多,讲问题少;把批评与自我批评趋于形式化、宽泛化和柔和化,搞的“一团和气”。怀揣着“老好人主义”开展民主生活会,注定了批评与自我批评是表面化的,形式化的,难免让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传家宝失去应有的作用,最终流于形式。

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就是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实事求是。要敢于直面问题,能切实查摆问题,须认真解决问题。要敢于在批评中揭短亮丑,本着治病救人的原则,真正把革命同志身上存在的问题说透,让问题触及思想、触及灵魂,对存在的问题不遮掩、不回避、不夸大、不乱扣帽子,诚恳客观提出批评意见,让其他同志能真正得到洗涤和净化。要勇于在自我批评中承认问题,须有“剜骨疗伤”的魄力和勇气,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要勇于正视,积极改进;对他人提出的批评意见要勇于接受,悉心听取,从而达到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目的。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