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患儿练就“火眼金睛”

他为患儿练就“火眼金睛”

W020100625542985543523

在北京儿童医院,患儿家长们经常对医生提出这样的要求:我们想做“贾立群B超”!他们以为“贾立群B超”是一种特殊的B超检查。其实,这是众多的家长口口相传才出现的一个小误会。贾立群很感谢这些家长,感谢这个小误会。他说:“正是这个美丽的误会,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B超医生的意义!”

立志做名好医生

1977年大学毕业的贾立群到北京儿童医院工作至今,已经33年了。刚开始在放射科工作。一天科里通知查房。贾立群边走边想:“一个放射科医生查什么病房啊”。到了病房才知道是诸福棠老院长带着几个不同科室的年轻医生,一起查房。要知道诸老院长可是科学院的院士,而且还是我国现代儿科学的奠基人啊!贾立群高兴极了,但很快又变得忐忑不安起来,因为老院长太认真、太仔细了。他边查看检查结果,边认真的询问孩子的病情,还不时的转过头来,问问身边年轻医生对病情的了解和判断。在看X光片时,老院长反复强调怎么照的更清楚、怎样影像效果会更好,更能准确判断病变。贾立群当时暗下决心,要认真做好每一个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个表象,争取给出最准确的判断,做一名像诸老院长一样的让患儿家长信赖的好医生。很快他就熟练掌握了放射科的工作。此时医院决定成立B超室,抽调他做了一名“B超”医生。

那时儿科B超学几乎是个空白,为了帮助贾立群更快地掌握技术,医院派他到301医院进修学习。回来后,白天,他和大家一起做检查。晚上,就到手术室观摩手术。不断地检验自己的诊断结果,查找实际病例和诊断之间的差距。慢慢地,他在实践中摸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大家都知道给孩子做B超难度很大,特别是腹部检查。探头压在孩子身上重了,孩子会疼得哭,轻了,又看不清病变,而且探头上冰凉的藕合剂也会让孩子惊醒和哭闹。工作之初,经常是一天忙到晚也做不了几个病人。为了找感觉,贾立群在自己身上反复试验,发现用小器官探头检查效果更好,因为小器官探头虽然穿透力差,但清晰度高,孩子的腹壁薄,前后径小,小器官探头反而能发现许多不容易看到的病变,探头上的藕合剂也是在手心里捂热了再给孩子抹上。逐渐的,孩子们哭闹少了,检查速度加快了。后来贾立群把这些方法介绍给很多同行使用。

“贾立群B超”的由来

B超检查看起来不起眼,其实它却是准确诊断和治疗的基础。一个来自甘肃的8岁女孩,6年来经常肚子疼,在当地两次开刀都没有找到病因,孩子非常痛苦!家长一筹莫展。来到儿童医院,B超发现孩子的肠子有一个像黄豆大小的小囊肿,贾立群确定这就是腹疼的原因。手术这天上午,外科大夫打来电话:“腹腔打开了,怎么什么也找不到?”。贾立群急忙跑到手术室,将消毒的探头经切口直接放入腹腔内仔细查找,发现小囊肿的位置在胰头后面,被胰头包着。外科大夫说:“难度太大了!万一损伤了胰腺、碰了胰管会形成胰瘘,太危险。”这时,大家把目光都投向了贾立群,有疑问,但更多的是希望。随后,外科医生的手术刀在贾立群的探头引导下,一点儿一点儿的划向深层组织,半小时、一小时、两个小时过去了,刀尖终于碰到了囊壁,手术成功了!孩子的父亲找到贾立群,一下就跪在了面前。贾立群急忙扶起他说:“这是我应该做的。”此后贾立群协助完成的手术越来越多了,就连外科大夫们都习惯的叫他“贾立群B超”了。

世界级的无独有偶

有一对双胞胎男孩儿,老大在4个月时突发肝脏肿大,辗转来到儿童医院,B超发现孩子的肝脏布满了小结节。这种表现存在两种可能,“肝脏血管瘤”,另一种是“恶性肿瘤肝转移”。但两种诊断在治疗上却截然不同。为了给出一个明确的诊断,贾立群一次又一次仔细探查。在无数小结节中,终于发现了一个小结节在孩子哭闹时不随肝脏上下移动,我确定这个直径不到1厘米的小肿瘤来源于肾上腺,确诊为“神经母细胞瘤特殊四期”,这是一种恶性的但可以治愈的肿瘤。病理结果与贾立群的诊断完全相同。不久, “贾大夫B超”又一次发现弟弟肝内弥漫散着微小病灶,可是反复探查就是找不到肝外的原发瘤。经查文献,此种情况非常罕见,世界上确有报道双胞胎同患此病,一个胎儿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不但本身肝转移,还通过胎盘转移到另一个胎儿的肝脏内!这样的病例真是世界上无独有偶……现在这对虎头虎脑壮壮实实的男孩已经14岁了,小哥俩在贾大夫处一直复查到小学一年级,曾让多少医学权威无法解释的肝大与肿瘤再也没现踪影。他们的父母送来锦旗:“火眼金睛缉病祸,孪婴奇疾被侦破,求实进取讲奉献,医术精湛称楷模”。

责任编辑:闫文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