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青山,面朝大海,独特的瓯越文化,铸就温州人独特的气质。
当改革开放的第一缕春风吹来时,温州人率先嗅到商机。在经济全球化飞速发展的21世纪,温州人再次敏锐握紧时代脉搏,以国际化视野谋划一场华丽的蜕变。
“1650”,一串充满热度和梦想的数字,构建起温州大都市梦想的基本框架。
1个大都市核心区,囊括鹿城、龙湾、瓯海、瓯江口加洞头、瓯江北岸(上塘),将成为温州大都市区人口、要素、经济、产业等各方面高度集聚的中心;
6个副中心,乐清、瑞安、平阳、苍南等沿海大城市和罗阳、大峃等中西部山区生态型中等城市建设蓄势待发;
50个左右西部山区中心镇,形成一镇带多乡的中心镇集聚型小城市,具备便捷舒适的都市形态。
瓯江两岸,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大海之滨,现代港口熠熠生辉;都市圈内,空港新城振翅欲飞……眼下在温州,一座全新的网络化、国际性、生态型大都市,正从蓝图走向现实,承载梦想,给人期待。
港城联动添活力
人不出门身不贵,是一句温州人的俗语。意思是说,一个人若总守着家,就不会有出息。在骨子里,温州人藏着一颗进取之心。
改革开放30多年,温州人的足迹踏遍世界各地。据统计,有60余万人在全世界131个国家和地区经商,有175万人在国内各地经商创业,有204个地级以上城市成立温州商会,创办各类市场2000余个。这是一个覆盖大陆、连接世界的温州人营销网络。于是,定位国际化大都市,温州有了最宝贵的资源和最独特的优势。
而从发展机遇和条件看,温州位于中国最有活力的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经济区之间,是海西经济区北部的核心城市和我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海洋港口资源丰富,特色产业优势明显,具备建设国际性大都市的基础和条件。
站在永嘉县浦东村的狮子山山腰,坐北朝南远眺瓯江。500余米的江面,宽阔浩渺,即将贯通的诸永高速过江通道,如同巨龙蜿蜒江上。江南岸,是一片恬静的村落,农田作物葱郁。在不久的将来,一座全新的三江国际商务区将在此拔地而起。商务区规划范围总用地为652.79公顷,总建筑面积778.10万平方米,形成现代居住、金融集聚、展会博览等高端产业形态,堪称温州的“陆家嘴”。去年9月,永嘉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总投资额达210亿元的温州三江生态立体城项目成功签约。今年,“永嘉世界贸易中心”项目也正式签约,将打造世界贸易中心城市综合体。
“三江国际商务区的开发,就是瞄准世界顶级的项目。”永嘉县瓯北城市新区党委书记金丐旦雄心勃勃。
今年,温州永强机场正式更名为温州龙湾国际机场。这个建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机场,愈来愈透出国际范:多年来一直保持80%以上的客座率,旅客吞吐量年均增长20%以上,增速在全国名列前茅。今后,机场将进行飞行区、航站区扩建,积极开辟地区和国际航线,力争到2015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成为4E级国际空港。
按照温州“航空大都市”的设想:以温州空港为中心向外扩散,形成3个圈层结构,即核心发展区、协调发展区、辐射发展区。核心发展区,初步规划为60平方公里的空港经济区。协调发展区,包括邻近空港四周的瓯江口新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龙湾中心区和瓯飞工程一期。辐射发展区,不仅涵盖温州整个“1650”体系,还包括温州的有形腹地——浙南闽北的丽水、宁德、台州等地区和无形腹地——拥有广大温商的国内外各个城市。
机场就像一块“磁铁”,集聚空港物流、航空维修、航空航天、电子通讯、IT与芯片、生物医药、金融、会展、总部经济、休闲旅游等高附加值的产业,通过多种产业有机结合,与区域经济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带动力和辐射力极强的“临空经济区”。
在地图上看,温州的行政区域轮廓就像是一只下山的雄狮。长久以来,“雄狮”缺少两只后腿。如今,瓯江口新区工程和瓯飞工程,让雄狮“生”出了茁壮的后腿,能够任意驰骋。瓯江口新区承载着温州城拥抱大海的梦想,总规划面积约133平方公里,打造一座集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代化“海上新城”。而瓯飞工程,取“温州腾飞”之意,计划在未来8年内,投入280亿元,围垦出13.3万亩土地,并希望最终能将围垦面积拓展至约49万亩。这意味着,瓯飞工程将再造一个新温州。
沿海,却不能拥抱大海;临港,却不能吞吐未来。这,一度困扰温州多年。如今,这一瓶颈被打破。温州市正加快温州港“一港七区”建设,完善集疏运体系,努力成为大宗散杂货和集装箱运输相协调的区域性主枢纽港,争取早日跻身“亿吨大港”、“百万标箱”行列。
乐清湾港区的天然水位不深,但通过“浅水深用”开发,可以供5万吨级轮船入港靠泊。目前,港区正进行一期码头建设。站在堤坝上,远远可以看到正在施工的码头主体及引桥工程,后面则是一望无际的堆场。码头主体及引桥工程自去年4月开工建设以来,已完成80%的桩基工程和部分上部结构的施工,港区各项配套附属设施也即将上马。优越的区位条件,广阔的经济腹地,使建设中的乐清湾港区具有无限前景。
此外,温州将以打造“中国时尚消费之都”和“中国时尚精品制造之都”为目标。5年之内,初步成为中国重要的国际时尚消费品展示中心、贸易中心、集散地及精品制造基地。
组团发展增动力
乐清市柳市镇,位于温州北翼,我省小城市培育试点之一。该镇低压电器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65%,未来,这里将打造一座国际电工电气产业城。走进柳市镇,一种兴盛而惬意的小城市气息扑面而来:高楼林立,道路宽敞,花团锦簇,车水马龙。在柳市镇,登记在册的大小车辆约有6.7万辆。为解决停车难,柳市镇先后设定2162个公共停车场泊位。
柳青南路,是该镇最著名的一条新兴商业街。在三里名品购物中心附近开百货店的周燕萍,感受到这条街的巨变。“以前,这里是大排档一条街。每天搞得乌烟瘴气,垃圾成堆,有的摊主还把废油脏水倒在行道树下,把绿树都弄枯萎了。”她说,现在大排档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购物中心。每到晚上或双休日,人气很旺。
温州,山、江、海交错,自然地貌决定了它不可能走“环式”发展之路,也不适合走以强镇为基础单元的“点式”发展之路。但,劣势有时也可以转化成优势。温州市定下的思路是:走在中心城区带动下的“组团式”发展。1个主中心,6个副中心,50个左右西部山区中心镇,构成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共同朝着大都市的梦想迈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