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 十二周年:棱镜门、对叙动武令美国烦恼

9·11 十二周年:棱镜门、对叙动武令美国烦恼

当地时间2013年9月9日,纽约曼哈顿,世贸遗址进行亮灯测试,为迎接即将到来的9·11纪念日。

中新网9月11日电(蒲媛 孟湘君)2013年9月11日,距美国遭受“9·11”恐怖袭击已过去12年。今年的这一天,美国也会举行各种纪念活动。新泽西州、华盛顿等地网站上,已经列出了当地将要开展的纪念活动。在经历了波士顿爆炸案、棱镜门风波后,奥巴马政府又正在反对声浪中纠结于是否对叙利亚动武。今年的“9·11”纪念日对美国人来说,或许有那么一些耐人寻味的特殊气氛。

反恐:美国打了两场战争,“越反越恐”?

12年前发生在美国本土的这场恐怖袭击,最终造成2976人丧生,也彻底改变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9·11”之后,美国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反恐文件,推行“先发制人”的反恐策略。2001年10月7日,美国以阿富汗塔利班政权拒绝交出“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为理由,发起了对阿富汗的武装打击行动,也开启了美国持续12年,尚未终止的反恐战争。

12年间,美国相继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军队和情报机构以前所未有的打击力度追捕恐怖袭击事件的策划者和支持者。通过这两场战争,美国将军事布局深入到中东地区。在先后颠覆了两个国家的政权后,进一步加强了对这些地区的掌控。

通过加强与全球其他国家的反恐合作,美国也试图瓦解“基地”组织。2011年,躲藏在巴基斯坦境内的“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随着奥巴马的一声令下,被“海豹”特种部队击毙,成为全美民众奔走相告的大“喜讯”。

然而,这两场共花费4万亿美元、导致20多万人丧生的反恐战争所取得的“成果”,却远不能让美国从此高枕无忧。

一方面,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国内经济衰退,失业现象严重,国内人民对反恐战争的巨大花费日益不满,反战声音不断高涨。而去年年末美国驻利比亚大使在班加西遇袭死亡,也让政治对手加快坐实对奥巴马政府“反恐无能”的指摘。

另一方面,美国扩大反恐范围后,恐怖主义组织的运作方式在世界范围内也发生了变化。随着拉登丧生和“阿拉伯之春”的发展,恐怖组织趁机在中东其他地区发展,呈现扩散化的趋势。现今,在伊拉克,阿拉伯半岛和北非都出现了“基地”组织分支,恐怖袭击更是散布于马格里布到马里、西奈半岛、叙利亚、也门以及伊拉克等国家和地区。有分析说,“基地”组织势力甚至比过去更为壮大。

此外,美国正面临本土恐怖主义的逐步“渗透”。今年4月15日发生在波士顿马拉松比赛上的爆炸案,再次给美国敲响警钟。这起造成3人死亡、176人受伤的爆炸案被美国政府定性为恐怖袭击,这也成为 “9·11” 后12年内,第一次在美国本土成功实施的恐怖袭击。而这一次,美国面临的再不是单纯的外来恐怖分子的袭击,而是成长于本国的极端分子的威胁。

这些在美国本土成长起来的恐怖分子多自发开展小规模行动,侦查起来更为不易,在进行恐怖袭击时更具灵活性,给美国反恐带来了新挑战。且他们利用互联网,与美国本土以外的恐怖分子取得联系,获得帮助。而恐怖分子将部分战场转移至互联网,也成为美国扩大网络监控的一个重要理由,在某种程度上催生了美国国家安全局“棱镜”等监控计划的发展壮大。

就在今年8月,美国发出了十几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恐怖袭击预警。美国以及欧洲多国相继暂闭设于中东北非等地的多个外交机构。情报来源据称就是美国国安局所掌握的信息。

监控:被妥协的隐私和并未增加的安全感

今年6月,前美国中央情报局雇员爱德华·斯诺登向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爆料,称美国国安局和联邦调查局于2007年开始实施代号为“棱镜”的秘密监视项目,对民众的网络活动和通话记录进行监视、监听。

在这张以美国国家安全为名义织就的“天罗地网”中,被妥协的首先是民众的隐私权。2001年10月,时任美国总统的布什签署了《爱国者法案》,赋予了美国政府当局更多的监控、侦查和搜查的权力。2008年7月签署的新版窃听法案,再次扩大了政府无法庭授权可进行的窃听活动范围。而这些被认为将会侵害民众自由权利的法案,在被认为是可以有效打击恐怖活动的前提下,被一次次地保留下来。

然而,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在“棱镜门”事件曝光之后,一向崇尚自由和隐私的美国民众,却并没有表现出预期的一边倒的反对。盖洛普调查公司对1008个美国成年公民的调查显示,44%的民众对斯洛登曝光“棱镜”计划表示支持的同时,有42%的人认为斯洛登这一做法是错误的。

事实上,“9·11” 之后,美国不断加大国内安检和监控力度,无处不在的盘问和检查,充满争议的机场“全裸”安检,在保障民众安全的名义下,不断侵蚀着民众的自由和私隐。

然而,在自由权利不断妥协的同时,美国人却再难收获此前的安全感。此前一份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美国民众担心,有生之年再次遭遇恐怖袭击。而一些美国民众甚至表示,会随身携带护照,准备在发生灾难时,“离开美国”。

如今,斯诺登已经获得了俄罗斯一年的庇护,其继续时不时的“爆料”,已成为美国一块难解的心病。

动武:打叙或反助“基地”组织壮大

2010年5月,奥巴马政府发表了《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对美国面临的安全威胁进行重新定义。将恐怖主义从原本的“唯一”的安全威胁,调整为安全威胁中的“其中一种”。从手段上而言,也更强调通过外交和多边合作的形式进行反恐。

2011年年底,美国从伊拉克撤出全部作战部队。今年6月,奥巴马于美国国防大学发表的有关国家安全的演说中,再次坚定地表示必须终结反恐战争,以及调整反恐行动的策略和规范。7月,《纽约时报》报道称,美国正在考虑从阿富汗全面撤军,2014年后,或不再驻军。

然而,就在奥巴马多次表示将抽身海外战争“泥潭”后不久,今年8月,叙利亚化学武器传闻又让美国站到了国际舆论的风口浪尖,美国可能再次涉入新的海外战场。

奥巴马政府表态欲因化武问题对叙政府动武后,遭遇了空前反对。有报道指出,这种反对声之强烈,甚至超过此前美国前总统布什发起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时期。显然,饱受两场战争之累的美国民众,已然不愿再被卷入。除了国际社会反对,美国的“坚定盟友”英国,也因其议会投下否决票而临阵抽身。

此外,美国参议院原本定于9月11日对叙动武决议的投票,在俄罗斯提出外交解决叙化学武问题后,也“就势”推迟,避开了这一“敏感”时间点。面对各方压力,奥巴马的立场9日显现出松动。他表示,如果叙利亚果真交出化学武器,接受联合国监督,美国“完全可以叫停”对叙动武。

实际上,在奥巴马面对的多方质疑中,还有人指责美国动武反而将助长在叙活动的“基地”组织分支力量。俄罗斯总统普京本月初直言不讳地指出,美国国会讨论对叙动武提议时,国务卿克里声言叙利亚境内没有“基地”组织,这是在“说谎”。普京指出,“基地”组织是支持叙反对派作战的主要力量之一。

俄罗斯安全委员会秘书帕特鲁舍夫也发表声明说,打击叙利亚,可能使包括“基地组织”在内的恐怖主义组织发展壮大。他指出,“个别国家支持叙反对派,叙反对派声称自己在与‘基地’组织做斗争,但‘救国战线’(Jabhat al-Nusra)算什么,难道不是‘基地’组织的分支?这里存在一个问题:谁将壮大?”

评论称,如果奥巴马下令对叙开火,那么他实际上和恐怖分子站到了同一个战壕里。征战海外,四处树立“反恐”大旗的美国,是否反而成了恐怖主义滋长蔓延的帮凶?纵观全景,美国反恐之路,仍将曲折漫长。(完)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