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连奎:市场上的经济学家错在哪里?(2)

高连奎:市场上的经济学家错在哪里?(2)

比如政府修建基础设施,是为了让企业家的原料更好的拉进去,产品更好的运出去,企业搞基础科研,是为企业创新打好基础,政府给职业学校的学生免学费,是为了给企业提供熟练工人,政府建立社会保障是为了让工人安心工作,不要动不动就罢工。这些这些事最终都是为了企业家好。

而某些经济学家动辄指着政府鼻子破口大骂其实就是帮企业家出气,自觉充当资本的奴才,但政府如果按市场上这些经济学家说的那样,什么不管,什么不做,那最终受害的仍然是企业家,而不是这些走穴的表演型经济学家。

自由主义因为能帮这些跑市场的学者赚钱,自然受到他们的欢迎。凯恩斯主义不能帮他们赚钱,当然不受欢迎。

亚布力论坛号称是企业家俱乐部,但是三类人从来不参加他们的会议。一类是宗庆后、董明珠这些实业家;二是任正非、柳传志等科技型企业家;三是林毅夫、李稻葵等实干型经济学家。一个企业家俱乐部几乎没有实业家的参与,也没有高科技企业家的参与,这算什么俱乐部呢,这个俱乐部的主体就是地产暴发户和金融投机者,主要就是这两类人,也是张维迎教授理论和观点的主要受众。

近几年中国企业家风格日益鲜明,非常明显地基本上分为了两大类,一类是实业家,包含传统的制造业大鳄们,也包含新兴的科技行业,第二类就是地产金融等投机型企业家。而亚布力俱乐部的主体就是第二类企业家。

中国的经济学家也日渐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术型企业家,一类是市场上的经济学家,前一类,他们坚持学术真理,也写了很多书,后一类主要忙于当独董,到各个企业家家俱乐部当首席经济学家。

大家不妨自己观察下,近年参加国际会议最多的就数林毅夫教授、李稻葵教授、向松祚教授、陈平教授等经济学家,他们经常奔走在世界上各种学术或是政经论坛上,而张维迎教授、许小年教授、陈志武教授则几乎没有见到过一次他们参加过一次国际会议的报道。

笔者观察到,中国除了亚布力俱乐部,还有个中国企业资本俱乐部,而这个资本俱乐部的核心人员也是地产界的,秘书长是北大某地产研究中心的负责人,前段时间某位金姓教授为高房价叫好之后,马上被这家资本俱乐部聘为首席独立经济学家,而之所以加上了“独立”的头衔,可能是该教授感觉这个俱乐部影响不好,不想自己被外界看做资本的走狗,所以加上了个“独立”的牌坊。

柳传志先生前段时间号召大家不谈政治,不是因为柳传志胆小,而是因为柳传志本身就反对他们那一套,马云也明确反对他们那一套,其实大部分真正想做实业的都反对他们那一套。柳传志和马云也不是现在才开始反对他们,而是一直就反对,只不过是最近才明确的表了态。

张维迎、陈志武、韦森等教授们奉行的经济学那一套是否是巫毒经济学我们不能过早下定论,但如果中国真的按照这几位教授的思路方针发展经济,最终受害的恐怕还是企业和老百姓。

柳传志、马云等实干型企业家们是因为看清楚了,才跟他们拉开距离划清界限,但民众还不清楚,这也是巫毒经济学的难以对付之处。巫毒经济学是表面是迎合民众情绪,其实从长远和根本上损害民众利益,巫毒经济学给民众一点蝇头小利,最终从民众身上拿走更多。民众对巫毒经济学没有免疫力,因为现在散布巫毒经济学的人玩的都是民粹主义。反巫毒经济学,防止巫毒经济学继续在中国泛滥是当今真正的经济学者最重要任务。哈耶克主义、供给学派的减税主张,以及在目前中国流行的反通胀等主张都属于可疑的巫毒经济学。

我们中国人喜欢“摸着石头过河”,一些市场型教授动辄发表中国该怎么“摸着过河”的言论,很自鸣得意的以为抓住了政策的把柄,但是他们忽略了一点:中国从来没明确承诺过,中国过河是摸到美国模式上去,摸着石头过河是一种方法论而已,不是一种路线图,中国真要过河的话,河对岸也应该是美好的未来,是民族复兴,是重塑中央之国,是打造中国新文明,是社会主义的完善,而不是什么美国模式。

这才是过河的真正含义。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