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促高校教师坚守一线当有奖有惩

敦促高校教师坚守一线当有奖有惩

9月10日,浙江大学教师节典礼上,该校两位教授因长年坚持在本科生教学一线、并受到全校师生的广泛认可,每人获得了“浙江大学心平奖教金”100万元的奖励。据介绍,获得百万奖励的老师,是经过学院推荐、学校层层选拔,最后由本科二年级以上学生投票选出的。(9月12日《新京报》)

浙江大学通过对一线教师的重奖,展现了一个积极的姿态:大学和大学教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一线教学上,回归教书育人的基本职能和天然职责。这对高校目前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风气无疑能起到一定的纠偏作用。

如今,在许多盲目追求建设“国际一流大学”的高校中,在科研之路上一往无前的大有人在,真正重视本科教学的却已经不多。现在的大学生都有体会,一些课程选课时还显示是名师担纲,但真正上课时却发现由于名师“太忙”,课程实际由普通教师或博士生代劳。

如此“挂羊头卖狗肉”倒也不足为奇:对于高校教师而言,投身科研项目,既能出成果、评职称,还能通过虚报支出、发票冲抵等方式“薅科研经费羊毛”。据说我国科研经费流失于项目之外的比例达到60%,流失的部分去了哪里不言自明。相比之下,给本科生上课耗时费力却收益甚微,许多受学生喜爱的老师即使教学水平再高,只要没有科研成果,一辈子都评不上教授。一边是名利双收,一边是坐冷板凳,教学与科研孰优孰劣简直高下立判。

浙大的重奖可以视作是对一线教师迟到的补偿,让学生的赞誉、可贵的坚守化作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有利于激发一线教师的工作热情,也为其他高校做出一个良好示范。但是,奖励的范围毕竟是有限的,要让重视教学成为所有高校共识,恐怕也离不开相应的惩罚措施。

教育部已有明确规定:教授一年有400学时的教学任务;如果教授连续两年不承担教学任务、不为本科生上课将转为研究员,不能做教授。各高校必须把这项规定落到实处,让“不给本科生上课不能当教授”成为基本常识。只有奖惩并举,让教育资源、评价机制真正向一线教师倾斜,才能让教师从根本上愿意扎根课堂,提高高校的教育质量。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