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自信从何而来(3)

理论自信从何而来(3)

核心提示:理论要自信,党员要先信;理论要自觉,干部要先学。理论自觉来源于坚持不懈的学习。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把学习理论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

在探索创新中增强自信

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没有尽头。历史和现实证明,任何一种理论只有开放包容、兼收并蓄,才能不断丰富成长,保持旺盛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批判地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优秀的文明成果,具有鲜明的向历史、向世界、向未来的开放性特征。在新形势下增强理论自信,既要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实践探索,又必须坚持不懈在实践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理论的实践者、丰富者。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每一步,都是与人民群众的积极探索分不开的,包括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基层民主各个领域的制度创新等等,都来自人民群众的创造。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实践探索,就不会有理论的巨大进步。未来理论的发展,同样需要不断从实践中汲取营养。

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一切科学的理论,总是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接受检验,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自己。地方党委、政府直接面对人民群众,最了解基层、了解群众,最知道群众“创造”了什么经验、需要什么样的政策和理论。所以基层领导干部一项重要责任,就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支持群众的创新创造,及时发现、总结、概括、升华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新鲜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和政策。如我们岳阳近年来先后开展了干部“有错无为”问责、“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特困家庭大病医疗救助、洞庭湖专业捕捞渔民上岸定居等创新性工作,也为丰富充实理论提供了鲜活素材。广大党员干部和理论工作者,要积极参与到人民群众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去,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特别注重从群众实践活动中发现、培育典型,适时将一个个基层的局部探索加以完善和丰富,用科学的方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行加工和升华,使零碎的、局部的、片面的经验系统化,并上升为理论,进而用来指导更大范围的改革创新。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岳阳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闫文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