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成功“逆袭”的用人智慧(3)

刘邦成功“逆袭”的用人智慧(3)

刘邦公然驳了众将官的面子,力排众议,推封萧何为天下第一功臣,这样做的“成本”似乎太大。而这也恰恰反映出刘邦的过人之处,他是要通过尊崇萧何来向天下释放一个个信号:天下初定,今后国家的头等大事将是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军事虽亦重要,但与民生问题比较起来,显然要往后放一下。今后,国家急需的是重生产、懂经济的人才,而不是冲锋陷阵、搏杀疆场的将士。可以认为,刘邦封萧何是传递其战略重心由“军事斗争”向“经济建设”转移的显著性标志。

史书记载,刘邦封赏诸大臣是分阶段进行的。最先封赏的是最亲近、最重要的二十几位大臣。其余的大臣因对军功多寡的认定有异议,“日夜争功而不决,未得行封”。有一次,刘邦在洛阳南宫时,看见众将坐在沙地上不知在说什么,问身边的张良是怎么回事,张良说他们在谋反。刘邦问为什么,张良说怕刘邦以后不会封他们高官,怕刘邦会找机会诛杀他们。刘邦问计于张良。张良问刘邦最恨的人是谁,刘邦说是雍齿,因为他虽然功劳多,但太张狂,“多次折辱我,令我难堪,我曾经想将他杀掉”。张良听后,就建议刘邦封雍齿为侯,这样,大家就觉得被刘邦记恨的雍齿都能受封,其他人更不用说了,封官加爵是迟早的事,就不会乱着急了。于是,刘邦大摆庆功宴,封雍齿为什方侯,还催促丞相和御史抓紧时间草拟论功行赏分封的名单。刘邦封雍齿这一举措,看似平淡,却富有深意,他向大臣传递出一个信号,所有对建汉有功者都会按照功劳大小受到封赏,刘邦不会给大家穿小鞋,也不会暗地里使绊子。

季布和丁公都是项羽手下的大将。在刘邦和项羽争天下时,季布领兵几次将刘邦打败,丁公也领兵追击过刘邦,但最后放过了他。刘邦做了皇帝后,记恨季布打败过自己,曾悬赏千金、缉拿季布,后来终于如愿以偿。但他想到自己也需要季布这样的忠臣来辅佐,就不再记仇,不但放了他,还封他为郎中。丁公听说了,就觉得连季布这样给过刘邦难堪的人都能释放做官,他这个曾偷偷放走刘邦的救命恩人就更不用说了。于是前去拜见刘邦,没想到却被刘邦抓了起来。刘邦对众人说:“丁公做项羽的将领时不忠,就是他这种人使项王丧失了天下。”刘邦下令处死了丁公,还在军中示众,警示大家要做忠臣,不要学丁公。刘邦杀丁公封季布传递出的信号是,朝廷需要的永远是衷心耿耿的臣子,而不是左右逢源的贰臣。

(作者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教授、党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