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国的N个“谣言”是如何流传的(2)

关于民国的N个“谣言”是如何流传的(2)

“颠覆传统”的历史帖都是谣言吗

历史是一个民族的共同记忆,历史类传言通过网络大肆传播,影响自不待言。但一个关键问题是:与既往认知不一致的历史网帖,是否都算谣言?谁来把握其间的界线?

“流行于网络的历史信息中,不乏细节上添油加醋或者移花接木、以偏概全的。但这些不准确乃至错误的信息,除非能证明发帖者的确是毫无依据地恶意诋毁,否则,绝大部分都很难和‘故意造谣’画上等号。”沈阳大学文化传媒学院教授、民国新闻史专家刘宪阁向中国青年报记者分析。

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教师徐进看来,一些颠覆传统的历史信息层出不穷,成因复杂。

“有的历史事件,会因为新史料的出现或研究方法的更新,而出现另一种解读,这是正常的学术争鸣;有的事件,会被后人根据一定史实进行文学演绎,这也难算造谣。”徐进认为,“还有部分历史事件存在多个侧面,发帖者出于自身立场,‘只说其一,不说其二’,这需要网民有较强的分辨力;只有极少部分‘水军’或者造谣账号,出于营销或其他目的,对一些历史事件、人物进行无中生有的‘抹黑’,构成谣言。”

中国青年报记者看到,类似“有一定根据的”不准确历史网帖,并不鲜见。

比如,近年一则“比狼牙山五壮士悲壮百倍!抗日期间800国军壮士投黄河”的帖子,流传甚广。它源自1939年“六六战役”,但据媒体实地和查阅史料考证,“800壮士”等数字最早出自新千年后的纪实文学作品《立马中条》,没有史料能直接证明上述具体事实存在。

“谈历史是一种现实关怀。”张鸣认为,这提示:网民乐于“买账”的土壤,或许更值得反思。

“人们在现实中有了不满或困惑,容易投射到‘想象的过去’;而我们传统历史教育的刻板化、脸谱化,也容易催生逆反心理,使网民愿意接受一些新鲜刺激的说法。”刘宪阁分析,这就是为什么目前网上较有市场的历史类网帖,多少会对史实进行一些剪切、修改乃至编造,最终呈现出的,基本都是颠覆传统、褒贬鲜明的样貌,并迅速得到传播。

对疑似谣言“宜疏不宜堵”

“历史是一门见仁见智的学科,理性思考、尊重事实的‘再演绎’应该被允许,但标准有一条:‘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徐进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

8月27日,有网民发布微博称:“狼牙山五壮士实际上是几个土八路,当年逃到狼牙山一带后,用手中的枪欺压当地村民,致当地村民不满。后来村民将这5个人的行踪告诉日军,又引导这5个人向绝路方向逃跑。”文后并未列举证据。

中国青年报记者回溯发现,更早的网帖出现在2006年4月,这则名为“艺术的真实与生活的真实:我所知道的‘狼牙山’和‘五壮士’的故事”网帖称,据当年的老游击组长冉元同描述,五壮士跑上绝崖是因为“迷了路”,最后因打不过敌人而掉落悬崖。网帖还提到了“五壮士欺压村民”等说法,但无其他佐证。

数年来,上述网帖几经“变脸”,在各个论坛和微博平台上露过面。但相反的证据一直未被撼动:比如“五壮士”中的幸存者葛振林,在回忆录中,记述了全班主动请战到迎敌的全过程;另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当年“五壮士”所在的7连6班至今存续,其事迹在部队的连史馆、团史馆中均有相关记录;事件当时的3位目击者余药夫、李海忠、邱蔚,也曾在不同场合回忆证实过此事;至于网帖中提到的冉元同,在公开出版的史料上,他的回忆与传统观点并没有任何不同。

“质疑要有理有据。对一些历史事件或人物,如果因为过去‘贬得太低’,现在就‘拔得太高’,或者相反,也违背了历史真实。”徐进说,“尤其在无法给出充分证据的情况下。”

面对层出不穷的疑似谣言,有什么好办法?受访学者多认为,宜疏不宜堵。

“国人有谈史的传统习惯,但因为知识普及程度有别,不可能苛求每个网民面对纷纭复杂的历史类信息时,都有专业的鉴别力。”刘宪阁说。

在他看来,若一味采用“堵字诀”,谣言有时防不胜防、辟不胜辟。“不如倒过来告诉公众哪些是对的,给网民提供更多选择。”他说,“毕竟,网民有自己的判断力。不实消息可能重复出现,但只要大家‘见多识广’并存在‘观点对冲’,久而久之,也会判断出真伪虚实。”

徐进进一步分析,这也需要学者、网民、意见领袖和政府部门的“合力”。

“一些不实历史网帖泛滥,某种程度上也因‘历史离大众太远’。”徐进表示,当前严肃的历史研究普遍高深枯燥,向社会大众进行推广和普及做得不够。“至少得有一批学者做这样的工作,面对疑似谣言帖时,提供专业意见;平时,把研究成果讲得娓娓道来,让大众乐于接受,也能形成历史的判断力。”刘宪阁说。

意见领袖的作用亦不可忽视。张鸣提示,面对真假莫辨的历史类信息,意见领袖与普通网民,均需要动用情理、常识和逻辑。“尤其是意见领袖,他们掌握着话语权,但‘隔行如隔山’,转发自己并不熟悉又没有确凿史料证据的历史类信息时,要慎之又慎。”刘宪阁说。

在此过程中,相关政府部门能做什么?

刘宪阁认为,政府最好的角色是以法治与规范,为公众提供一个相对开放的网上讨论环境。“稀释历史类谣言的最好办法,是疏导,也就是与不实说法‘唱对台戏’。看谁唱得好听,唱得更令网民信服。”

在新媒体的情境下,管理者怎么唱好这台戏,需要各方面的尝试和探索。“真理越辩越明,而管理者掌握着丰富的史料资源。”刘宪阁说,“当准确、翔实的历史类资讯不再是某种‘稀缺物品’时,网上泛滥的不实历史信息甚至谣言,也就不攻自破了。”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